毛主席逝世后,人们一般都避讳说“运动”这个词。殊不知,在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过程中,各种的运动正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有力武器。甚至可以说,没有一系列的运动,中国共产党就根本不能动员和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
本文说的延安时期的学习运动,就是具有这样伟大意义的运动。今天学习研究,颇具价值和启示。
一、开创性的学习运动
当然,创造出一个学习运动,非是毛主席所不能。以笔者阅历,一个政党,在战争环境下掀起党政军人人参加的学习运动,若非是笔者孤陋寡闻,便是亘古未曾有过。
那么,什么是学习运动呢?从史料看,就是有领导有组织的全员的声势浩大的学习活动。具体是什么样子呢?从中共中央看,是毛主席亲自领导;从各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新四军看,都是各级主官挂帅;从参加人员看,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各级的党政军干部和普通党员与士兵,一个不少,一人不漏,全员参加学习。
需要补充的是,那是真正的学习,是真正联系实际的学习。而不是前些年,那“代抄笔记、代写心得”的造假式学习。
这场学习运动,由毛主席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并作出学习决议。中央成立了由张闻天、李维汉任正、副部长的干部教育部,后来又成立了由毛主席任主任的中央总学习委员会,延安的中共中央机关和陕甘宁边区的各单位、各系统,都成立了分学习委员会,还把马克思的生日5月5日规定为学习节。
为突出高级干部的学习,还成立了高级学习组,下设若干学习小组,以中央、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区党委或省委之委员、八路军和新四军各主要负责人等为范围。
毛主席要求,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一个无期大学,各地方党部,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都是这个大学的分校,全党同志以及非党的战士们,都须进这个学校学习。
由此可见,毛主席抓这次学习运动的决心之大,措施之严密,是非同一般的。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搞这样一个学习运动呢?我理解,这是毛主席极有远见的战略自救。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基本的队伍都是穷苦的百姓,没有文化,没有学问,理论水平低。而没有文化、没有学问、理论水平低,要领导中国几万万人民的革命,那显然是不成的,也是不能成功的,这就是毛主席所说的“本领恐慌”问题。
史料告诉我们,毛主席当时同时发起的是“两个”运动:一个是生产运动,一个是学习运动。生产运动解决的是物质自救,学习运动解决的就是本领自救。也正是这个“本领自救”,使中国共产党更好地担负起了领导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实际上,这“两个”运动,延安时期只是开了个头。从学习运动看,新中国建立后,全国性的类似运动性的学习,更是不乏其例,例如:建国初期的扫盲运动、社会发展史的学习、1956年的形式逻辑的学习、七十年代的哲学学习等。这些学习运动,对于文盲率达到90%的新中国来说,所发挥的潜性的巨大能量,是无论怎么说都不过分的。正如杨振宁先生在评述深圳现象时说的,“它得益于新中国成功的扫盲运动”。
杨先生所言极是。
我想,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正是毛主席以运动的方式抓了学习,抓了教育普及,才快速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文化素质,对于昌盛国运发挥了最为基础的支撑作用。
这也告诉我们,解决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运动方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二、极有意义的文化革命
这场学习运动,从实质上看,我觉得它无异于是一场学习马列主义的文化革命。亦或是说,是怎样学习马列主义的一场文化革命。
从史料看,毛主席发动这场学习运动,解决“本领恐慌”问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是为整风作思想动员。我在前不久发的小文《读之感佩不已》中,说到了毛主席曾谈到去中央党校作整风报告的心态。正是,毛主席敢去中央党校作报告,就是因为有了前面的学习运动,换句话说,是学习运动为整风运动打开了场子。
这就要问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不能不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中国一批先进的青年学生,在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帮助下成立的,那时实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而这个支部的干部,主要由苏联共产党培养。我们知道的瞿秋白、王明、博古、张闻天、任弼时、王稼祥、凯丰、刘安恭等等诸多中共的领导干部,都是由苏联培养的。这些人熟读马列书本,对马列主义的本本可谓是烂熟于心。但中国革命的经验证明,“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的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套用马列主义的条条指导中国革命,致使中国革命一次次遭受了重大损失。然而一次次挽救了中国革命的毛主席的思想路线,却不断地受到否定、排斥和冲击。即使到了1937年底,刚从苏联回国的王明,在十二月会议上的一个报告,就又使从1935年后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毛主席处于了孤立。而且王明在武汉搞“武汉中央化”,仍有相当的市场,结果又导致了“皖南事变”的发生。这就说明,在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着一个把马列主义教条化的文化风气,这种教条文化风气不革除,中国的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开宗明义就讲要将“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这个改造,说白了,就是必须革除这种极坏的学马列的文化作风。
这种极坏的文化风气是什么呢?就是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对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具体情况,没有切实的调查研究,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 只是死记硬背马列的条条,不去真正认识和研究社会现状,不是有的放矢。很显然,这样的文化风气,是必定要生出问题的。这也就是中国革命一次次遭受危机的真正原因。
综合起来看,这场文化革命,主要革了两个方面的命:一是革了“教条化”的命,就是革了把马列主义教条化的文化风气,从而树起了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二是革了“空谈化”的命,就是革了中国文化人骨子里流淌着的崇尚空谈不务农桑的文化风气,从而树立起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这两点非常的重要。一方面是把马列主义科学引入了中国,参与了中国新文化的合成,尤其是毛泽东思想这一人类文化高地注入了中国共产党肌体,这对于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是起了决定作用的。正如有研究说的,“中国革命旗帜上写的是马列主义,实际上中国革命胜利靠的是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这一文化革命及其延续,也荡涤了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糟粕,以至于新中国才有了“六亿神州尽舜尧”之风采。
毋庸讳言,毛主席逝世后的三十多年里,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丢了毛泽东思想,丢了毛主席倡导和树立的实事求是的文化风气。对于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人民政权和社会制度,对于新中国亿万人民艰苦奋斗得来的社会民生事业,没有客观地实事求是的加以研究,去引出科学的正确的结论,而是过分地引用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去改革,致使我们的医疗、教育、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成为人民的重负。而从各种媒体平台看,腐朽的糟粕的文化又充斥于眼球,这对于以毛泽东思想为核心的红色文化造成了极大冲击,这也对于国运形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惨痛教训。
三、核心的是正确和有效
学习,对于任何人、任何政党、任何国家,无疑都是至关重要的。而笔者在学习研究延安时期的学习运动时,感到在充分肯定这一观点的同时,似乎也还应作更细化的认识。这就是,其中还有最为核心的一点,是学习内容的正确和学习方法的有效。
确实的,学什么更重要。民间有大量的学坏了的例子,一个孩子或是一个成年人,因看黄色书籍走向犯罪的有,因看迷信读物走火入魔的有,因看境外宣传品导致反动叛国的有,……不一而足。
这就是说,学习重要,选择正确的学习内容更重要。
经典作家告诉我们,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对于政党来说,理论学习的选择,就是核心的关键。历史证明,没有理论错了,而行动不出问题的。
从理论来说,它是在实践中抽象出来,又经过了实践检验为正确的思想认识,方能称得上理论。
从理论家来说,是能够真正领会了马列主义的实质,能够依据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现实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且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者。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冠以毛泽东为理论家的原因。
延安时期的学习运动,最为关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媒介,真正学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大家看清楚了,只有毛主席的思想,是符合马列和中国革命实际的,是经过了历史检验为正确的理论和路线。
诚然,毛泽东思想是已客观存在着的了,这就是毛主席的理论著作和他的思想路线与正确的领导。这时的被认识,恰是一个水到渠成到的过程,一个瓜熟蒂落的收成。
但无论如何说,认识并高举起毛泽东思想这面战无不胜的旗帜,是那个学习运动,那一代中共领导人的天大贡献。正是这面旗帜,才使中共走向了成功,才使中国革命获得了胜利,才使人民真正翻身当家做了主人。
归结起来,延安时期的学习运动,之所以学的好,就是因为真正学了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了全党的指导思想。这也就是那个历史大变局时的重大举措。正是,“延安的干部教育学了,学习好了,现在可以对付黑暗,将来可以迎接光明,创造新世界,这个意义非常之大,这是全国性的。”
历史走过了近八十年,中国也经过了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检验比较,现在看,最能说明和解释中国问题的还是毛泽东思想。而且历史还将继续证明,解决中国的问题,还是需要学习和坚持毛泽东思想。
不能不说,让人高兴的是,建国七十周年大阅兵,毛泽东思想又重现于民众的视线。
学习方法的有效,就是毛主席说的“以理论与实践统一为方法”,即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方法。想想,这个道理是极为简明而正确的。因为“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学习必须要有的放矢。对于马列主义来说,“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这就是说,学习马列主义,必须要打破教条主义的做法。
这是毛主席破天荒的一个创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高度解决了学马列的方法问题,从而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历史证明了,这是一条鲜活的具有生命力的思想路线,只要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学好毛泽东的本事
“学好毛主席的本事”,是朱德总司令说的,是他1943年9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的。他说:“与毛主席在一起时,打仗就能胜利,离开毛主席,有时打仗就要吃亏。毛主席办事脚踏实地,有魄力,有能力,遇到困难总能想出办法”。“实践证明,有毛主席领导,各方面都有发展;照毛主席的办法办事,中国革命一定有把握胜利。我们这次学习,就要每人学一套本事,主要学好毛主席的本事。”
应该说,这是朱德发自肺腑的话。他是毛主席的亲密战友,1928年4月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从此可谓是生死与共、披肝沥胆。有了毛主席,就总能有办法,就总能胜利;离开毛主席,就失败,就吃亏。这是他不知多少次的深刻体会。毛主席代表着真理,毛主席代表着胜利!
由此笔者也弄明白了一点,就是为什么那么多革命先辈至死追随毛主席,即使个人受到了委屈,对毛主席的信念也始终不变。
研究延安时期的学习运动,我深刻感受到了朱总司令的话,是具有着典型意义的。正是这次学习,催化了毛泽东思想的传播,广大了毛主席的智慧。而这一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环节因素。
这次学习运动,全党学到的毛主席的本事,就是调查研究。历史给出了答案,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为推进昌兴调查研究,借以反对党内的官僚主义。毛主席重印了他的《农村调查》,而且还特为这本书写了序言。他在序言中写道:“所以印这个材料,是为了帮助同志们找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
毛主席的话说的很温暖,帮助同志们找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这似乎是毛主席的风格,对同志对人民,他从不强迫命令。纵观历史,即使是作战命令,他也很少用命令的口气。这是他的高明,也是他的心胸,更是他的本性。他惯用的就是提供一种思路、提出一种方法,去引领,去启发,去诱导,让受教育者去自省自悟。
印一本《农村调查》,为同志们提供一个正本,去“以正化偏”。这个办法很有效,很快从中央到各个解放区,就兴起了调查研究之风,教育了包括中央领导在内的各级干部。读读张闻天的调研感想,或许就能真正明白它当时起的作用。当时张闻天率调查团前往陕北神府、绥德、米脂和晋西北的兴县等地调研,历时一年多,他在《出发归来记》的总结中写道:“任何共产党员,即使他过去既接触实际,又联系群众,只要他一旦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他就会硬化起来,走进老布尔什维克的博物馆,做历史的陈列品。那么,像我这样一类共产党员,怎么能不更加真心诚意向着接触实际、联系群众的方向长期努力下去呢?”
张闻天什么人?时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啊!他权且如此,何况他人呢?可见调查研究这一法,无疑成了一剂醒魂汤,起到了化瘀开窍的冲击作用。
是的,调查研究乃是了解社会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甚至是“唯一的方法”。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就能减少盲目性,避免犯根本性错误。这就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我们知道,《反对本本主义》这一著名著作,是毛主席1930年5月写的,他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而这具有真理性的论断,在当时非但不被中央接受,反而被视为反马列主义的“异物”。而这次的学习运动,《反对本本主义》就成了思想武器。
这就是朱老总强调的学好毛主席的本事。想来,这在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史上,是起了极为重要作用的。
“中国共产党靠学习走到今天,还要靠学习走向未来。”只要真正学习弘扬毛泽东思想,我们就可“创中华新纪之强国,造国民千秋之福祉;兴神州万代之盛世,开全球永久之太平!”
(作者刘振起:《毛泽东精神》作者,原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红色管理研究所专家学者。)
信息来源:中闳教育网
中闳采编: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