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城:从领导学角度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此文发表于《世界英才》杂志2025年第6期
一段时期以来,国际形势波诵云诡,变幻莫测,许多国家有喜有忧且忧远大于喜,唯独古老的中华大地生机勃勃,喜报频传。六代机、Deepseek、《哪吒2》、甲亢哥、歼-10C等热点的爆火,让国人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中国已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前进的脚步,西方不再是令人神往的天堂。可以说,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自信,发自内心的感到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之幸福、之骄傲。欣喜之余,许多人会想到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能?
一、时代呼唤中国的领导学
中国为什么能的背后,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回望百年前的中国,贫穷落后、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然而,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领导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经过革命、建设、改革,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这巨大的成功背后必定有丰富的理论宝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是一个大题目,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破解。本文着重从领导学的角度来研究和探讨这个问题。
领导学不同于政治学。从领导学角度研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是通过剖析共产党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领导工作的共同规律,更加自觉地指导各个领域、各类组织的实践,同时为领导学科的发展贡献当代中国的智慧。
创立中国领导学不只是对外宣传的需要,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燃眉之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一些同志天天喊加强党的领导,可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实施领导的,党的领导的原理是什么,规律有哪些,与西方领导理论相比,有哪些鲜明的特点优势,实践中应如何扬长避短等,许多同志并没有真正想明白,更谈不上理论自信、行动自觉。
创立中国特色的领导学不仅是“国之大者”,对各级各类组织的发展和广大员工个人的成长,也是当务之急。从组织特别是企业的角度看,40多年来中国一直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和制度,包括领导科学、领导力理论,应该说成效显著,且有继续下去的必要。问题是,我们不能总是当学生,迎着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中国的企业家开始领跑了,而领跑急需理论指南,到了中国出领导思想的时候了。
从员工个人角度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员工特别是90后、00后,有了更加多样化的人生追求,单纯的物质奖惩已很难激发他们持续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他们渴望从工作中获取更多的东西,而这恰恰是传统的领导方式无法提供的,迫切需要新的领导思路、方法与工具。
不仅员工的价值追求发生变化,企业家也不能继续走老路了。从60岁回国创业,一举改变中国芯片设计生产落后局面,如今企业资产过千亿,个人仅占0.7%的中微电子董事长尹志尧,到用信仰的力量运营企业,在竞争激烈的超市经营中异军崛起,把胖东来办成网红打卡地,自己却甘居陋室、苦行僧般的于东来,再到最近带领"一批不信邪的傻子,用代码当砖瓦,拿算法当钢筋,在资本与质疑的裂缝中,硬生生垒出通向未来栈桥"的梁文峰,都向人们展示了新时代中国企业家完全不同的精神境界、完全不同的成功之道。而总结他们的领导经验,需要新的视野、新的思想。
总之,从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个角度看,都需要新的领导思想。西方领导学解释不了中国的成功,更不可能指导我们走向未来。时代呼唤领导理论的创新,呼唤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成功实践为源泉,从中提炼领导智慧,创建当代中国的领导学。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体系
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套既不同于西方领导理论,也不同于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独特的领导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包括领导方法、领导理论、领导哲学,以及三者在实践中综合的、创造性的运用而形成的领导艺术。仅就领导理论来说,即由九个模块构成,其结构如下图:

结构图的中央是我们党和党领导下的各项事业、各类组织的共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党的初心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实际上是宗旨的具体展开。建党一百多年来,我们党的宗旨始终不变,而愿景即每一时期总的奋斗目标及其形象表述,则是与时俱进的。从革命战争年代的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到建国后"一化三改"、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再到实现四个现代化、奔小康,直到新时代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是在一个愿景实现后,党马上提出新的愿景,用以鼓舞和团结全党同志、全国人民。宗旨愿景看上去像是标语口号,如果只是空喊,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可一旦真正为全党同志认同且自觉地践行,其作用无法估量。它是决策指挥的最终依据、奋斗牺牲的力量源泉、凝聚军心的精神支柱、对外宣传的最大亮点。
提出宗旨愿景后,接下来问题是如何实现它,这就讲到共产党的决策理论及其成果。任何组织都需要决策。对于政党来说,要通过科学决策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于军队来说,要制定战略战术,进而排兵布阵;对于企业等社会经济组织来说,要制定发展战略、业务模式和营销策略,等等。美国管理大师西蒙曾提出"管理就是决策",被誉为抓住了领导工作的实质,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可成功的领导者不仅要善于决策,还必须亲自抓好决策的执行,也就是战略落地。中国共产党百年事业如此成功,足以证明其决策科学、执行有效,完全可以从中概括出理论成果。
抓决策的执行,首先要统一思想。人的行为主要受思想支配,思想通了,一通百通。对决策的理解正确了,执行才有可靠的保障。历史上中国共产党最擅长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曾经是我们党的一大法宝。领导工作无非是管人、理事,其中管人最重要,同时也最难。而管人又主要是管好人的思想。在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工作管人、育人方面,我们党总结出一整套方针原则和方式方法。比较于西方的企业文化、行为科学、员工心理辅导等软管理,无论是理论概括的系统完整,还是实际运用的简明有效,我们党的思想管理都明显地略胜一筹。
战略的落地、决策的执行,既靠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要靠组织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力是最强的,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更以打不垮、拖不烂、战无不胜而名闻天下。这绝非偶然,背后有一套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古人的组织理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党组织自身的建设。即首先把由先进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靠先进思想武装、按先进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党组织自身搞坚强,由此形成团结战斗的核心,进而带动整个组织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在各级组织中,领导干部又是关键少数。共产党一贯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强调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在如何识别干部、任用干部、教育干部、培养干部、管理干部,包括如何对待犯错误干部等方面,都形成了完整的思路及办法。这些也是共产党领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国共产党的干部管理理论与实践,与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主张相比较,可以明显看出我们的优长及不足,进而扬长补短,明确下一步干部队伍建设的努力方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很重要,但不是万能的。要形成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必须以纪律作为保证。关于纪律,我们党一向是讲两句话,一是铁的纪律,二是自觉的纪律。中国共产党的纪律之所以是铁的,因为它建立在每个党员自觉自愿遵守的基础上。这与西方主要依靠制订和完善制度,然后通过"胡萝卜加大棒"加以维系的管理主张,有着明显不同。作风则是中国共产党发明的领导学概念。所谓作风,就是将领导的要求、单位的规定照着去做,以致养成习惯。如果说思想管理着眼于、作用于人的意识,作风养成要解决的则是人的潜意识。把人的意识和潜意识都管住了,人的行为自然也就管住了。关于如何打造严格纪律,培育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有一整套办法。
民主管理向来是有争议的话题。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三湾改编起,就着手建立军队内部的民主制度,将民主管理视为人民军队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事实充分说明,实现民主管理,可以有效调动部署的积极性,可以集中群众的智慧,可以密切上下级关系,可以实现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是一种投入不多但效果极佳的领导思路。不过,民主管理也是一把双刃剑,搞不好容易伤着自己。关于为什么要坚持民主管理,如何实施民主管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理论给出了完整的答案。
塑造融洽的内部关系和良好的外部形象,是增强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因而也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古今中外各种领导理论,都有这方面的论述。毛泽东同志总结人民军队的成功经验,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列为我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实际上也是领导工作的三大原则。百年党史上,共产党在内外团结方面应该说非常成功,有许多值得总结提炼的宝贵经验。将其提升为领导理论,会有极大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再强大的组织也不可能包打天下,现代领导理论尤其强调"整合天下赢",认为成功的领导者必须善于整合资源,不求所有,但为所用。谈到整合资源,中国共产党无疑是最成功的。其统一战线理论,讲的就是如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因而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亦应成为共产党领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九个模块以宗旨愿景为核心,环环相扣,内在关联,既回应了社会对组织价值的要求,也满足了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既体现了组织对成员的管理,也照顾到成员对组织的期待,形成一个逻辑清晰、结构完整的概念体系,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论。
三、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要想使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为世人所理解和接受,以致发展成为一门显学,让更多的领导者特别是年轻一代从中受益,仅仅构建起理论框架还不够,需要向下延展出领导方法、领导工具,向上提炼出领导哲学、领导艺术,进而形成完整的领导思想体系。同时,还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充分论证这一领导思想的当代价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成型于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的管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意识地将这一思想运用于各条战线、各类组织的管理,于是有了鞍钢宪法、大庆经验及其理论概括。这一探索取得明显成绩,由此奠定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根基。但是,和平环境下的管理特别是企业管理,毕竟不同于指挥军队打仗,党的领导思想在实践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力主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及制度。经过七十多年的艰辛探索,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回答三个问题: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能否运用于不同类型组织的管理;二是它与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西方领导学是什么关系;三是信息化智能化时代运用这一思想,会遇到哪些问题和挑战,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显然,这些理论问题不搞清楚,"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让中国领导思想走向世界便是一句空话。
二是要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的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结晶,在治党、治军、治国理政的成功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续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两个三十年"的经验教训,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开拓进取,守正创新,又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极大地丰富了这一精神宝库。如果按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四个阶段来划分,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思想可谓红色领导4.0。只有掌握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体系,梳理清楚这一领导思想的发展脉络,才能认清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思想的来龙去脉和创新发展。显然,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三是结合实践经验,形成明确具体的工作思路。应当承认,在这方面西方领导学远远走在我们前面。虽然西方尚未形成公认的领导理论体系,专家学者大都是自说自话,但所有学科、学派都非常重视学术成果的转化,陆续开发出不少实用的领导方法及工具。我们不妨"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不断深化理性认知的同时,结合实际经验,努力将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具体化、工具化,以便于各级各类领导者学习和掌握。
四是研发中国共产党领导力课程体系。理论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撰写论文专著上,必须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帮助各级各类领导者学习掌握和运用。因此,当前急需开展的一项工作就是论证中国共产党领导力课程体系,并根据体系要求开发相应的课程,让这套课程走入各级党校、干部学院、培训中心和高校的课堂。围绕上述问题,近些年,我们做了一些探索研究,例如,从领导学角度看党的建设,研究政治信仰组织自身的管理有何特点规律,进而推动党建理论创新;将共产党的领导思想与西方理论作比较,研发"德鲁克对话毛泽东""学习型组织与红色管理"等课程;研究《向习近平总书记学管理》等课程,结合百年党史,重点介绍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思想的来龙去脉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创新发展;自觉运用共产党领导思想,借鉴解放军政治建军经验,为部分国央企量身打造的"政治建企"方案;挖掘红色资源,结合党史军史,开发出数百门领导力课程,为上千家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培训等。
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形成的领导智慧,构成中国特色的领导思想体系,让中国领导学走向世界,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靠个人或单一团队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汇集各方面的资源,动员体制内外力量共同努力。相信沿着这一方向不断前行,坚持数年,一定能在领导学领域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智慧,进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李凯城 1969年入伍,曾任原总参政治部研究室主任、《政治工作文摘》主编、某研究所副政委等职。著有《领军之道》《向毛泽东学管理》《红色领导力》《党课十二讲》《信仰与人生》等著作。现为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领导力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近年来,先后为部队、院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讲课、报告2000多场次,听众达几十万人。曾在中央电视台《周末开讲》、山东教育台《名家论坛》等栏目讲授"毛泽东的领军之道"。
信息来源 | 中闳教育网
中闳采编 | 书怀
- 文章
- 精品课程
- 课程方案
- 教育机构
- 名师荟萃
- 有问有答
问题反馈
问题描述
请输入问题描述内容
当前已输入0个字符, 您还可以输入10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