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是对党委决策程序的科学规范。“个别酝酿”是党委决策的必经程序,是决策的中间环节,是充分进行民主协商的具体过程。
从沟通的角度来说,个别酝酿的过程其实就是思想沟通的过程。那么,作为议题承办的机关职能部门,怎样才能把会前的沟通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呢?一般情况下,要努力做到“六问”。
一问:为何沟通?
会前沟通的目的在于促成参与讨论决策的出席会议成员达成认识上的高度一致,确保上会预案的质量,提高会议的效率。
如果会前没有进行沟通,或沟通了但未能到位,那就会直接影响上会研究事项能否通过,或能否顺利通过。
二问:沟通什么?
正常情况下,一般性事项不需要会前进行沟通,就能够顺利通过。
但是,涉及到重点工作、难点问题、敏感事情、特殊情况等,比如,人事调整配备、经费预算开支、评选表彰先进、违纪问题处理等,对这些议题班子成员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一般情况下应该在会前进行充分沟通。
三问:何时沟通?
一般情况下分三种时机:一是在形成预案前,主要是与单位分管领导、主要领导进行沟通。二是在形成预案后,主要是与班子有关成员进行沟通。三是上会研究前,主要是与班子其他成员进行沟通。
四问:谁来沟通?
上会预案经过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初步认可后,一般情况下应由预案承办的主管部门领导分别与有关领导沟通。
如有必要,也可由单位分管领导与有关班子成员进行沟通。特殊情况下,单位主要领导也可与班子有关成员直接进行沟通。
五问:与谁沟通?
承办预案的主管部门领导或承办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和工作需要,对上,分别与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班子成员进行沟通;平行,与本级机关有关部门领导进行沟通;对下,与有关基层领导进行沟通;必要时,可与上级有关部门或主管领导进行沟通,以获得政策权威性解读或对预案有关内容的支持。
特殊情况下,单位主要领导可带承办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到上级机关与有关部门或有关领导进行沟通。
六问:怎样沟通?
沟通的方式可灵活多样,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几种:
一是务虚研讨式,没有特定对象,主要是分析情况,议论有关政策性课题。
二是难题请教式,主要对可能出现的棘手问题,咨询怎样妥善来解决。
三是个案征询式,对预案的具体内容,征求意见建议。
四是预案汇报式,将预案全部呈现给有关领导,听取意见。
五是意见反馈式,即根据前次沟通领导所提意见建议而调整后的情况,进行回复性沟通。
(作者系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红色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新时代基层党建智库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防大学军事学硕士,大校军衔。本文系作者授权在中闳教育首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信息来源:红色管理研究所
责任编辑: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