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北京连合教育咨询中心与红旗渠干部学院在河南林州共同举办了“党性教育机构创新发展研讨会”,全国数十家党性教育机构应邀参加。在会上,李凯城同志代表中心做了发言,分析了各地依托红色资源建立的党性教育机构取得的成绩、面临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提出加强协作,建成“研究党性教育规律的智库,开发党性教育课程的工坊,提供党性教育咨询的平台,培养党性教育师资的基地”的设想。最近,再次翻阅这份材料,感觉有些内容至今仍不过时。故予以公开发表,供各位同行参考。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下面,我代表北京连合教育咨询中心做一发言。
首先介绍一下中心的基本情况。2013年5月,江西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焦裕禄干部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等单位经协商,在北京发起成立了党性教育课程创新联合工作室。其职能定位在党性教育方面的课程创新,特点优势在合作开发、共创共享。考虑到平时工作及联系的方便,大家决定将日常事务委托给以姚雪老师为首的北京专家团队。
五年多来,联合工作室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围绕中心业务,发挥自身优势,先后帮助十几个省市依托红色资源组建的几十家党性教育机构,打造精品课程,培训各类师资,完善教学管理,提升培训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上述工作得到领导机关及业内人士的认可,也受到各地党性教育机构的欢迎。在此,我代表北京专家团队,对上级领导和各地党性教育机构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8年7月,根据有关部门要求,联合工作室进行了注册,正式更名为“北京连合教育咨询中心”。
通过与各地党性教育机构五年多的合作,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也了解到一些情况。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性教育机构的创新发展,形成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对党性教育机构创新发展形势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方面,必须充分肯定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这次与会的党性教育机构,大都为近五年新组建的。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基本上完成了创办工作。课程体系初步形成,课程质量稳步提升,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受训单位的认可。红旗渠干部学院的创建发展就是一个典型。
我们认为,各地党性教育机构创新发展方面最突出的成绩,是创造了新形势下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一种新模式。通过我们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确实使许多学员深受教育,被感动、被触动,进而引发对信仰、对事业、对人生、以至对重大现实问题的重新思考与选择。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值得骄傲。也正因为教育效果好,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受训单位找上门来。党性教育机构的创建虽如雨后春笋,仍然应接不暇。从这个角度看,有理由为各地党性教育机构的成绩进步大加点赞。
据我们观察,凡是发展比较好、比较快的党性教育机构,都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领导班子事业心强,工作积极主动,富有创新精神;二是广大教职员工爱岗敬业,虚心好学,甘于奉献。从这些同志身上,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看到了党性教育事业的希望。
在肯定成绩进步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许多单位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势和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要将这些大势优势转化为党性教育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还需要练真功夫、硬功夫;前些年的增长大都为短平快、数量型的,很容易被模仿、被超越,而创办一流党性教育机构更重要的是看内涵、看软件;各地区、各单位的发展参差不齐,出现了形式主义等不好苗头,上级主管部门已开始整治并加以规范;党性教育机构下一步究竟如何发展,许多同志心中无数,急需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明确的办学思路,等等。
在谈及教学效果时,一些同志常以学员课后反馈为例,以为我们的课比党校的效果好。这个问题应辩证地看。多年来,党性教育一直以党校的课堂教学为主,大家司空见惯,不以为然。现在有机会走出课堂,来到红色历史发生地,直接触摸历史,感悟信仰与人生,肯定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进而给予较高评价。这很正常,并不代表我们的教学水平有多高。党校系统经过九十多年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办学理念和教学体系,有太多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党性教育机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是想切实解决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以此标准来衡量现有教学效果,应该说差距还相当大。我们的课程包括得到学员高度认可的课程,是否真正帮助学员增强了党性?能管多长时间?如果学员只是一时被感动,说几句好话,有必要下这么大的本钱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考虑问题应提高政治站位。在看待党性教育机构的职责问题上,怎样才算是认识到位了?
总之,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不小成绩,但离党中央及各级领导对党性教育的要求,与培训单位和培训对象对党性教育的需要,与红色资源所能产生的教育效果相比,都存在不小差距。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看到差距与不足,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千万不能自我感觉良好。
其次,谈谈对当前各地党性教育机构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的看法。
当前,各单位创新发展遇到的困难及问题有所不同,但比较普遍、比较突出的,还是课程质量不高。也就是说,相比硬件建设,课程开发明显滞后。在这方面,依托红色资源开发的现场教学课稍好一些,急需提升改进的是主体课和专题课的质量。不客气地说,有些单位的主体课、专题课基本上不合格,远未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近几年,我们应邀参加过不少单位的评课活动。综合起来看,从内容到形式,基本合格以上的不到50%,其中包括需要做较大调整、修改,才宜走上讲台的。而真正令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主体课、专题课,也就20%左右。
影响教学质量的还有课程体系设计。现在一些单位的成熟课程少,仅能满足两到三天的教学安排。培训时间稍有增加,就不知道该讲些什么了。有些单位虽能拉出一份不短的课单,但杂而不精,课程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为什么要设计这些课,每节课中究竟该讲些什么,很少有人能讲出所以然。至于因材施教,针对不对培训对象的不同情况、不同要求,开发更有针对性的课程,似乎还顾及不上。
课程研发方面还有一个重要问题。现有课程突出讲授革命前辈和英模人物的奉献牺牲精神,这无疑非常必要。但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所以能成功,同样离不开科学的方法。所以,毛泽东等党的领袖历来强调,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依靠组织、辩证思维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强弱的重要因素。当下一些年轻干部最缺的,恰恰也是这些东西,急需补课。红色资源中这方面的素材非常丰富,绝对是一个“富矿”,而相关课程的开发几乎还未起步。
前不久下发的《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将党性教育内容概括为八个方面,强调要“探索运用访谈教学、论坛教学、行动学习、翻转课堂等方法”。这是对党性教育机构新的更高要求。比照之下,我们的差距尤为明显。党性教育课程内容不能停留在现有什么或想到什么,便给学员讲什么,需要根据规划的要求重新设计、充实丰富;教学方式也不能满足于已有形式的简单模仿,必须更新观念、加快创新。同时,还需考虑党性教育机构课程如何与党校其他课程相衔接,如何与党组织平时的管理教育相衔接,如何与党员干部自身学习与修养相衔接,等等。总之,任重道远,在课程研发方面,我们只是刚刚起步。
再次,有必要分析一下影响课程质量的主要原因。
好的课程是立院之本,党性教育机构创新发展的重点是课程打造,按说不是什么高深之见。近些年各单位领导对课程研发大都比较重视,没少下功夫。特别是承担主体课、专题课教学任务的老师,也都非常敬业,一份讲稿翻来覆去,甚至改过几十稿。可为什么效果仍然不理想?我们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理论准备不足,对新形势下党性教育规律的研究把握远不到位。例如,究竟什么是党性?人的坚强党性是怎样形成的?党性教育机构在帮助党员干部形成党性方面应该做些什么?党性教育课与高校党校的理论教学,与党史军史研究,与英模事迹报告,与红色旅游有什么根本不同?对主体课、专题课的要求是什么?怎样才能讲好党性教育课?党性教育师资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等等。诸如此类问题,从单位领导到骨干师资,都没有真正解决。
理论上没搞清楚,课程准备与教学实践难免打乱仗。自己的师资队伍大都比较年轻,完成现场教学任务尚且勉强,无法在主体课、专题课教学中挑大梁。外请的老师们虽各有所长,可对如何讲好党性教育课却鲜有研究。高校党校的老师习惯于用学术语言讲党性,党史研究工作者很容易讲成党史课,搞宣传教育的同志常照搬英模报告会的模式,而领导干部上讲台总脱不开首长讲话的味道。所以,尽管大家都很努力,投入的时间精力也不少,可课堂效果始终不理想。
从更深的意义上讲,党性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活动,有其特殊规律。如果说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还可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而党性教育是我们党独有的东西,很难找到可资借鉴的成熟理论。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教育党员干部增强党性方面做过大量探索,取得过明显成绩。可毕竟时代不同了,在改革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帮助党员干部增强党性方面,需要创造新的经验、探索新的模式。至于创立系统的党性教育理论,进而自觉地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则需下更大的功夫。
第四,谈谈上述问题该如何解决。
要解决上述问题,靠各单位单打独斗,显然难以胜任。各地依托红色资源建立的党性教育机构的特点是,“体制内,计划外”。每个地区只有一至两家,甚至一个省也只有少数几家单位。平时大家各忙各的,很少有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作为上级主管的各级组织部门,虽然对党性教育机构很重视,但与分管的其他工作相比,亦难抽出更多精力给予具体指导。因此,《规划》明确提出,要“鼓励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开展交流协作,推动优质培训资源共享。”我们这次研讨会就是落实《规划》精神,组织起来、加强协作的具体举措。
近年来,各地党性教育机构都比较重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据了解,仅走访过江西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的单位已达上百家,并且事后都感到收获很大——可以少走许多弯路,甚至实现弯道超车。问题是这类交流比较零散,难以达到集中力量、联合攻关的目的,需要考虑筹建正式组织,将各方面的力量、资源更好地利用起来。
五年前组建党性教育课程创新联合工作室,本意就是促进各单位的合作。期间,我们曾试图以此为基础,注册一家全国性的社团组织。但难度很大,一时无法实现。看来还是要先从具体事情做起,等有了成绩,打下基础,再去争得相关部门的认可。关于如何加强合作,研讨会上不少单位提出了一些非常好的意见建议,可谓“英雄所见略同”。我们会认真“消化”,论证和筹办几件实事,将此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希望在这些方面,继续得到各地党性教育机构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谈谈连合教育咨询中心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成立联合工作室的初衷,就是为各地依托红色资源建立的党性教育机构提供服务。根据会上大家的要求,下一步我们准备从五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帮助有需求的单位打造精品课程,完善课程体系。这是当前一些单位最急需的,也是北京专家团队老师们比较擅长的。近几年不断有单位提出需求。对大家的信任,我们非常感谢。问题是能够参与这项工作的同志太少,且年龄偏大,精力有限,恐怕每年最多只能辅导六至八家。如果一时照顾不到,请大家予以谅解。
二是培训各类师资及教学管理人员。这也是工作室近些年一直在做且有了套路的工作。我们计划年内举办两至三期骨干师资培训班,一至两期教学助理培训班,并且不断总结改进,争取越办越好。各单位有独立办班计划需要中心配合的,也请提前打招呼,我们尽量给予满足。
三是定期组织评课活动。组织这类活动的目的,不单纯是打分把关,而是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把参评的课程真正打磨好。近几年,联合工作室组织过十多次评课活动,效果都不错,包括参加现场观摩的同志,也感到很有收获。所以,我们准备将此作为经常性工作,定期组织,形成惯例。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还准备申报一组研究课题,探索党性教育优质课程评判标准、方法、体系等问题。
四是不定期地举办党性教育方面的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抓住一些关键问题,动员各方力量,组织集体攻关,争取推出一批高质量的、能指导实际教学工作的科研成果。所需经费,可通过申报有关科研基金方式来解决,亦希望各单位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连合教育咨询中心不以赢利为目的,会将有限经费用于教学科研活动。
五是筹建常态化的交流平台。现在不少单位办有学报、简报,质量都不错。但因属内部发行,影响比较有限。我们想经过努力,创办一个面向各地同行的网站,使一些好经验、好成果在更大范围得到传播。同时加强对外宣传,不断扩大影响,使有培训需求的单位更方便了解我们,促进需求双方的对接。
总之 ,我们的目标是,将连合教育咨询中心办成:研究党性教育规律的智库,开发党性教育课程的工坊,提供党性教育咨询的平台,培养党性教育师资的基地。
谢谢大家。
(作者李凯城系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红色管理研究所所长。转载需要注明出处。)
信息来源:红色管理研究所、中闳教育网
责任编辑: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