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战略性举措。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讲好中国故事,首先就是要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
一、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的时代需求
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以及国际话语体系建设与我国当前的国际地位还十分不相称。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因此,缩小“三差”,强化中国国家形象“自塑”的同时,也使“他塑”愈加客观、公允,成为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的时代需求。
1. 西方国家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存在着模糊性。西方民众更多的是通过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传播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庆文化等形式了解中国,而对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代表,并不清晰。中国共产党在不少西方人眼中,是一个模糊的、独立于中国的符号。“中国共产党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在做什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问题对于他国人民来说还是一些亟待讲清楚的问题。事实上,除了西方媒体和党派间的互访,就很难再找到认识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其他渠道,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缺憾。较之当下我国日益拓展的国际舞台,弥补这一缺憾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发展中国家渴望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成为中国故事的最大吸引力与号召力。“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了鲜明对照。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期冀获得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秘诀”,期待解开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密码”,渴望得到更多的有益借鉴。2017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巴西民主运动党主席茹卡、越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潘庭濯以及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阵线副主席、政府副总理德梅克分别表示“希望同中国合作”、“热切希望倾听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与反腐败等领域的经验介绍”、“中共对于中国发展的关键引领作用会给我们持续的启发”。世界渴望倾听中国故事、希望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作为中国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为世界各国提供“政党治理”的中国经验、为国际社会提供“国家治理”的中国智慧、为人类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是时代的需要。
3. 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的贡献度与其国际话语权存在着差异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概括说来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作贡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着眼于为人类谋福祉,相继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取得了实效。可以说,自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为了世界和平安宁、共同发展和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也必须看到,国际社会对我国存在着不少误解,“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仍然甚嚣尘上。国际舆论格局被西方主要媒体左右,我们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的问题。因此,通过构建相应的话语体系,不断增强话语力,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以不断增强“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的亲和力,成为现实诉求。
二、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的内容构建
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的议题,应主要致力于四个方面:
1. 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议题。其目的在于赢得认同。新时代的中国,之所以能阔步前行,就是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经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实践、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近百年的社会革命得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主义,贵在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并依据发展变化了的时代条件和世情国情的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就必须讲好为什么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唯有如此,才能把握治国理政故事的总纲,才能有助于科学准确、令人信服地传播治国理政故事,才能有助于受众感同身受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坚韧性、志存高远性。
2. 对世界发展具有普遍启示意义的中国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借鉴。中国在解决世界性难题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可为世界提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例如,反腐败是各国政党共同面临的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反腐败方面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提供了从严管党治党的良策。再如,大气污染防治是各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难题。中国开展“蓝天保卫战”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以创纪录的速度取得了骄人的治污绩效,不仅能为发展中国家,也能为发达国家提供有益借鉴。共同建设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负责任大国的勇于担当。
3. 国际社会期待了解的中国议题。其目的在于释疑解惑。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位,一系列的科技创新令世界刮目相看,在解决国际与地区问题中的作用愈来愈凸显,一举一动为世界所瞩目。随之,国际社会期待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取得的成就、创造的奇迹及其未来走向。包括:“短短几十年,中国是如何让几亿人迅速脱贫的?中国又是如何从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新时代的中国会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吗?”“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已经醒来,世界将会怎样?”等等。希望探究中国发展的内在理路。因此,面向全球政党,科学设置议题,讲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不仅有助于构建话语体系,也是对这些问题的有效破解与回应。
4. 助力匡正谬误的中国议题。其目的在于激浊扬清。中国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必然引起西方霸权主义的不安和恐慌,“中国威胁论”的此起彼伏,国际社会的敌对势力及其控制的舆论媒体肆意抹黑中国、歪曲中国、诋毁中国的言论亦不绝于耳。面对这些,只有以事实为依据,才能激浊扬清、以正视听;也只有激浊扬清,向国际社会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才能有效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抹黑、歪曲与攻击,充分彰显古老的东方大国新时代的自信形象。
三、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的路径
基于国家制度、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与多数国家迥异的现实状况,应从受众需求、故事结构、传播方式、传播队伍四个方面,构建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的基本方略。
1. 明晰传播对象,明确传播内容,满足不同政党群体的不同需求。明晰传播对象,按需求定制传播内容,是提高传播精准度、保证传播效果的重要前提。要根据不同政党群体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的不同需求,精准设置传播议题,才能有助于向国际社会客观公允、清晰准确、全面透彻地传递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表达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分享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情怀。
2.  践行传播规律,彰显故事结构的逻辑力量。故事拥有起承转合的发展脉络,布局谋篇条理清晰、协调有序,按照既定的故事议题,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真实,即把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念、目标、作为以及所遇到的困难、所实施的应对策略,襟怀坦诚、真情实意地讲述给世界听,这是讲好治国理政故事的第一要务和坚实根基。立体,是所讲故事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即致力表达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自信,不畏艰难、砥砺前行,充满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全面,既讲成绩、讲优长、讲文明的前景,也讲不足、讲缺憾、讲所遇到的困难与阻力。总之,真实、立体、全面地讲述,才能彰显故事结构的逻辑力量,这样不仅遵循了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规律,也符合国际传播的接受规律,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的充分保证。
3. 创新传播方式,以期受众产生情感共鸣。把握这一关键环节,优化传播方式是不二选择。要把以往“我讲你听”的“直线式”、“论理式”、“松散式”传播,创新为确定主题、进行主旨讲话、外宾讲座、接受访谈、发表文章等题旨深邃且形式多样的“对话式”、“辐射式”、“体验式”的立体化传播。2017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可谓是传播方式创新的成功范例。来自世界各地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出席了会议,通过对话会实施“立体化”传播,更有助于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三个超越”,即“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并使之成为“中国故事世界表达”的重要内蕴之一。有外方代表还赞叹“中共是最会讲故事的党”。
4. 壮大海外传播队伍,以域外本土化传播促进传播体系优化升级。英国剑桥大学政治和国际研究系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说:“在中国,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魅力。”在创新对外传播机制、促进话语体系日臻完善的时代语境下,这种“他者”发声愈加显得弥足珍贵。培养传播资源,发展壮大海外华人、汉学家以及外籍友人,包括中国籍的留学生、企业家、创业者、医务工作者、志愿者等等,加入到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的传播队伍中来,加大国际社会的本土化传播力度,对于驱动传播体系优化升级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一是由国内对外传播向国际社会本土化传播转化,特别是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发展壮大海外中国共产党讲故事团队,延伸对外传播链条,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二是增强所讲故事的生动性和亲和力。长期定居或旅居海外的友好人士,熟悉所在地区受众的风情民俗、欣赏习惯和审美品位,因而能够使具有中国气派的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的传播为受众喜闻乐见。三是光大中国共产党的国际社会形象,从而使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作贡献的建党初心和立党使命,在国际社会更加深入人心。
(作者为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工信部政治建设中心研究员; 来源:《红旗文稿》2019年12期)
责任编辑:占和、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