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史当中,始终绕不开的人物,那就是毛泽东,可以说不了解他,就不能了解真正中共革命是如何成功的,也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社会。
而毛泽东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最高的领导人,依靠的是他的独特的思想魅力,并且只有他才能真正地解决中共革命的问题。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阶段
任何人的思想都不是立马成熟的,包括毛泽东也是。
他的思想也是一步步地成长的,最开始阶段甚至可以说他对中国以及国际的认识很肤浅,并且不接地气。
但是随着一次次地失败,他逐渐深刻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本质,中国社会为什么需要革命,并且马克思主义如何才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
在这里,就仔细地介绍,毛泽东是如何一步步地完成了思想上的转变,从而完成了中国的共产革命,最终夺得政权!
毛泽东的成长背景
毛泽东在1893年出生于一个富农家庭,他的父亲毛顺生早年出生贫农,但是靠着外出做点买卖,赚取了一些钱财,然后置办田地,成为了当地的富农,就是有了几十亩田和稳定的收入。
但是毛泽东第一次有着斗争意识,就是跟他父亲抗争中觉醒的。
作为传统中国文化环境中长大的毛顺生显然继承了专横跋扈的作风,经常非常粗暴干预毛泽东的思想与行为,特别是毛泽东喜欢读各种各样的杂书,耽误了农活,引来他的不满。
有次便对毛泽东棍棒有加,毛泽东于是跑到池塘边,跟他父亲说:如果你再苦苦相逼,我就跳塘自尽!
由此,毛顺生就退缩了。
从此之后,毛泽东认识到个人所有的权益都是靠斗争获得的,绝不是靠与他人妥协而得来的!
随后,毛泽东步入到了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习,当时年仅20岁。
在随后的四五年中,毛泽东在长沙接受到了新的思想,逐渐对中国的贫穷与落后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从而接受了“民主革命”的思想。
毛泽东的第一次思想转变:由自由主义转向共产主义
在1918年,25岁的毛泽东师范毕业后,为了寻求更为先进的思想,前往北京,希望寻找能够实现“国家富强”的新思想!
但是,这个时候,毛泽东遇到了一大批知识分子,他们虽然观点不同,但是都在思考国家的出路问题。
不过对毛泽东当时影响比较大的,还是胡适与陈独秀,因为他们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也是《新青年》杂志上的风云人物。
他们俩人思想其实有着本质性的差异,比如陈独秀提倡革命,而胡适提倡改良,但是本质都是为了改造旧的文化!
当时的胡适虽然只比毛泽东大两岁,但是已经名满天下,是进步青年的领袖。
这段时期的毛泽东,受胡适的影响很深。
胡适不太喜欢空疏的理论,比较注重研究具体问题,喜欢调查与考证,而这点上跟毛泽东思想比较契合。
毛泽东终其一生,都非常重视“实际调查”,这也是他思想的最重要的来源。
并且从1919年底到1920年,毛泽东号召湖南各界反对当时的湖南省督军张敬尧,张敬尧作为旧军阀,可谓无恶不作,湖南人上下痛恨。
毛泽东的行为得到了胡适的大力支持!
毛泽东在这段时间与这位自由主义者胡适走得很近,但是他很快就放弃了“自由主义”的思想。
这主要是因为“自由主义”比较强调尊重对方权利,互相宽容。但是这个需要前提,那就是互相要遵守基本的法律秩序。
在没有法律秩序前提下,很容易发生冲突,甚至你死我活地斗争,如此则毫无自由可言。
而当时的中国社会,全国混乱,军阀各自为战,就拿湖南督军张敬尧来说,对付这种军阀和痞子,强调法律秩序简直是荒唐可笑,只有“以暴制暴”才能解决问题。
所以,胡适的偏向温和的“自由主义”思想,只能在一个非常良好有序的环境中才能生存下去,否则就是被人欺凌与侮辱。
毛泽东逐渐认识到胡适先生的思想不能解决中国根本性问题。
并且毛泽东出身于农村,他天生有种平等的意识,渴望解放广大民众,打倒旧的军阀,那必然需要靠斗争和革命才能解决。
并且这段时间,随着苏俄的“十月革命”成功,清除了旧社会的特权阶层,苏俄宣传放弃在中国一切特权,这就是著名的《加拉罕宣言》,赢得了中国知识界的好感。
由此,毛泽东开始转向共产主义革命!
毛泽东的第二次思想转变:由工人运动转向农民运动
毛泽东在1921年7月,出席了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
随后,孙中山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从而创办了黄埔军校。
国共两党在讨伐旧的北洋军阀上达成了一致,开始合作,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
毛泽东在国民党一大和二大上当选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并成为国民党中央代理宣传部长。
此时的毛泽东在思想宣传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国共两党的认可。
国共两党合作,其实对双方都有好处,共产党借助国民党力量发展壮大,国民党借助了共产党的组织与宣传力量跟旧的军阀相抗衡。
在国民党内工作的这段时间,毛泽东掌管宣传领域工作,他开始着手调查中国的问题。
先后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在马克思的理论当中,共产主义革命主要是工人阶级为主力,马克思并不看重农民。
所以,从一开始,中共并不是特别注重农民和农村的问题,特别是陈独秀为代表,反对农民运动。
而提倡工人运动为代表的李立三、刘少奇先后领导了多次工人运动,但是力量都很弱小,最终都被旧军阀所镇压,以失败而告终!
毛泽东则通过自己的实际调查,认为中国的农民受到的压迫和工人阶级一样严重,应该团结农民起来革命,才能真正打倒旧的体制!
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因为农民人口在中国占绝大多数,而中国的工业化程度低,工人阶级太弱小了。
而农民的问题核心在于土地,没有土地的贫农才是革命的中坚力量,中国革命必须要从农村发动革命!
由此,毛泽东的关注点开始从工人运动转向农民运动!
毛泽东的第三次思想转变:反思大革命失败根源,确定党指挥枪!
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第二年蒋介石领导了北伐。
正当北伐逐渐获得全面成功之时,在1927年,蒋介石开始“清共”,用武力对付中国共产党,大批共产党员遭到了清洗。
在此情形之下,共产党脱离了国民党,开始组织武装暴动,执政者也由旧军阀变成了蒋介石,中共斗争对象也由旧军阀转向了国民党。
但是不论是“南昌起义”还是“秋收起义”,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因为这些城市中国民党的力量很强大,当时中共力量根本无法对付,只能选择国民党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
毛泽东不得不上江西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原则。
毛泽东反思大革命失败的根源,共产党之所以遭到国民党清洗,无法对抗,就在于没有掌握军队。
所以,他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但是,在井冈山的时候,毛泽东与朱德在“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这个问题上发生了分歧,毛泽东是前委书记,也就是党的代表,而朱德是军长。
毛泽东提出“党指挥枪”,主要是因为当时军队中有不少的农民、投靠过来的国民党士兵。
他们有组织无纪律,一旦打了胜仗就溜回家买田去了,一旦打了败仗,就军心涣散,赶紧逃跑了。
并且军队中存有非常严重的骚扰、抢劫民众现象,这样跟当时的土匪和旧军阀差异不大。
为此,毛泽东提出一定要从思想和组织纪律上改造军队,接受党的指导。
但是,因为朱德在军中影响力很大,毛泽东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支持,最终丢掉了前委书记的职务。
很快,“朱毛之争”引得了在上海的周恩来和李立三的高度重视,于是周恩来让陈毅带信给红四军,恢复毛泽东的职务。
最终,在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支持下,在古田召开会议,确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
这个会议影响深远,它从此之后,将军队纳入到了党的思想领导之下,焕然一新,与旧的军阀和土匪差异甚大,这为后来夺得政权奠定了基础!
同时,针对当时军心涣散,甚至很多高层军官因为看不到革命的希望而迷茫,毛泽东为此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这两部著作中,毛泽东分析了中共革命的基础,根源在于中国社会的极度不平等,并且广大的农民和工人受到严重的压迫,这些都是中共革命能够成功的原因!
在如此衰弱的时候,毛泽东并没有沮丧,反而能够看到未来的发展机遇,这给中共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毛泽东的第四次思想转变:通过实际调查,掌握军事领导权,战胜了左倾错误路线!
长期以来,中共接受苏联控制下的共产国际在军事和经济上的支持,所以在思想上也接受他们的指导。
可以说,共产国际和中共是上下级的关系。
但是这个问题有个非常巨大的麻烦,那就是共产国际的领导人其实并不了解中国的社会状况,容易出现盲目乱指挥的现象。
共产国际先后指派王明和博古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并且授意他们主动正面对抗国民党军队。
事实上,这种盲目的指挥给中共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此,毛泽东在1930年就写了文章《反对本本主义》,就是批评王明为代表的指挥者,盲目听从共产国际的指挥,不了解具体的实际情况,从而会犯下严重的错误。
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共应该实事求是地追求真理,而不是盲从。
随后,毛泽东领导下依靠灵活的斗争方式,先后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但是当国民党加大封锁,再加上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最终从1934年10月开始,红军被迫长征。
在长征的途中,毛泽东再次提出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盲目指挥,他们主动进攻敌人力量较强的区域,给中共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毛泽东联合对博古、李德不满的张闻天、王稼祥,同时得到了周恩来等人支持,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夺得了军事指挥权。
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在斗争中采取了非常灵活的手腕,团结了周、斗倒了李德、留下了博古,政治斗争方式日趋成熟,为“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埋下了伏笔。
二、毛泽东思想的成熟阶段
毛泽东在革命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理论,这套理论既通俗易懂又能够与实践相结合,这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并且通过事实证明,只有这套理论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能够解决中国当时的社会问题,这也是中共革命成功的关键!
毛泽东的第五次思想转变:团结中间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红军长征结束之后,到达了陕北,但是陕北显然是个比较贫苦地方,并且资源有限,如何让几万军队在这里生存,是个非常重要的难题。
同时红军又受到西北军和东北军的压迫,虽然一时战争取得胜利,但是长期仍然处境艰难!
而此时的毛泽东在政治上已经非常成熟,针对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提出了新的斗争方略,那就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就是当时面临最重要问题是日本侵略的问题,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日本人相抗衡!
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东北军还是西北军都是可以统战与团结的力量,一致逼迫蒋介石对抗日本人。
这才有了“西安事变”,就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变,逼迫蒋介石抗日,不再对抗共产党。
“西安事变”在苏联调停之下和平解决,对国共双方影响都非常重大。
蒋介石成为了全国的最高统领,而共产党避免了被国民党消灭的危险,获得了休整与发展的时间,转而与国民党一致抗日!
而毛泽东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思想上的成熟,最终获得了党的最高领导权。
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发表了多部著作,其中《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讲的是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抗日!
在1936年12月,写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强调中共革命的严酷现实,批评王明等人的冒险斗争策略!
但是,毛泽东思想真正成熟的标志,还是在1937年夏,写出了《实践论》和《矛盾论》。
这两部著作虽然内部不长,但是解决了中共革命中的核心问题。
其中,《实践论》强调的是:一切从事实出发,批评王明、博古等人完全脱离了中国现实问题的胡乱指挥,确定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矛盾论》强调的是:要在不同时期,抓住主要的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才能获得斗争的胜利!
但是,在不同时期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在打倒旧军阀的“大革命”时期,要团结国民党,因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是旧军阀;等到北伐成功,主要矛盾变成了国民党;等到抗日,主要矛盾又变成了日本!
这种既坚持原则,又能够灵活应用不同的策略,是中共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毛泽东思想的巨大成功,它拉拢了中间力量,也就是东北军与西北军,避免了红军被消灭的危险,同时催动了“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抗日,最终为中共的发展与壮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毛泽东的第六次思想转变:延安整风,确定了党内最高领导权!
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发表了《论新阶段》报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
这个理论就是坚持以国民党抗日为主导,蒋介石为领袖,这个是基本前提。
但是在具体中国问题上,中国应该走自己的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也就是逐渐开始批判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盲目指挥,对象显然是王明!
当时的苏联忙于“大清洗”,并且面临日本的威胁,很难关注于中国国内的问题。
毛泽东在这个背景之下,团结党内实力派,对王明的错误路线进行了批判!
王明的最大错误本质就是过于依赖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指导,忽略了中国的特殊情况!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撰写《<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这也就是后来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意味着随时灵活地与其他阶层形成联盟;“武装斗争”意味着绝对不能放弃革命的武装力量;“党的建设”意味着党在思想作风与组织纪律上要时刻地保持高度警惕性!
依靠这种理念以及符合中国国情的需要,毛泽东在党内进行整风,真正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肃清了共产国际对中共的乱指挥,最终获得了最高领导权!
但是,毛泽东思想真正落到实处,还是“三大作风”的提出:
1945年4月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作《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总结了二十四年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党的三大作风也是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对革命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说是中共对陈独秀、李立三、王明、博古等人的批判与反思,因为他们的思想与理论都脱离了中国实际状况,给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密切联系群众”,也可以说是批评党在革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错误,盲目瞎指挥,希望从城市发动革命等,脱离了具体的社会问题。
“批评与自我批评”则是毛泽东对党内建设的独特的贡献,他要求每个党员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错误,要进行自我检讨,同时批评他人,从而有利于党内的民主与进步!
正是这三大作风,使得中共迅速发展壮大,并且将党内和党外力量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
正是,通过“延安整风”以及“三大作风”的提出,确定了毛泽东党内的影响力,最终让中国共产党建立毛泽东自己思想体系,摆脱了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干扰,走出了民族革命、自强独立的路线!
毛泽东的第七次思想转变:灵活的指挥艺术,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在1945年,在国共两党的坚持和领导下,中国人民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随后两党就爆发了军事冲突,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虽然努力调停,但是仍然无法阻止内战的爆发!
而国共双方的军事冲突最终围绕争夺两大区域进行展开,一个是东北地区,一个是中原地区。
东北地区的统帅是林彪,而华中和华东地区的统帅实际上是邓小平和陈毅,最终也就形成了东北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
这两块区域中,国共双方的军事冲突,成为了胜负的关键!
毛泽东对这两块区域的指挥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林彪来说,是充分信任,给予全部的军事、民政的指挥权,既是书记又是司令员,完全可以说一人独大。
林彪也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与组织才能,使得东北野战军在“土地改革”和对旧部队不断收编中,迅速发展壮大,最终爆发了“辽沈战役”!
而在中原和华东地区情况就复杂得多,毛泽东逐渐收缩邓小平和陈毅的军事指挥权,交由刘伯承和粟裕指挥,最终在“淮海战役”中前线实际指挥权交给了粟裕。
从这两个地区可以看出,毛泽东的不同指挥风格:
对林彪则是充分信任,但是时常指挥,特别是林彪不敢围攻锦州的时候,在毛泽东的强力要求之下,才不得不进攻,最终赢得了“辽沈战役”胜利!
而对于粟裕来说,因为他资历较浅,让陈毅、邓小平、谭震林等配合他,给予他极大的帮助,放手让他进行指挥,毛泽东几乎很少干预!
最终赢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对于这两场战役,毛泽东是完全不同的指挥方式,这背后又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主要是因为,毛泽东非常明白,林彪同志是个非常谨慎、喜欢深思熟虑的人,只有完全的优势才敢发动战争,那么,战场瞬息万变,只有要求他及时、主动与大胆把握战机,才能获得战场上的胜利!
但是粟裕同志完全相反,他非常敏锐、灵巧与主动,那么在这个时候,必须要给他充分的信任,并且多方支持,他这个时候就能获得胜利!
所以,毛泽东对粟裕几乎是不干涉,而是全方面地支持与配合,才最终赢得了“淮海战役”!
从这两场战役当中,就能看出毛泽东既坚守原则,又非常灵巧。
只要在战略布局上符合国内形势,至于具体战术执行上,毛泽东并不会过多干预,而是尽可能地尊重前线指挥员的意见。
毛泽东思想的灵活应用,才使得中共在短短三年内就赢得了革命的胜利,最终夺得了政权!
这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也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三、毛泽东思想的现代应用与反思
毛泽东思想绝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而是中国革命中不断总结与反思的结果。
中国近代以来,为了寻求国家富强,康有为、梁启超渴望改良,孙中山、蒋介石希望通过“革命”,实际上不论是“改良派运动”还是“国民党革命”,都没有能够解决最基层的需求。
对于一个占有国家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来说,这些运动与他们毫无相干。
真正能够影响他们的力量,实际上只有中国共产党!
而毛泽东正是看到了中国革命最大矛盾是农民问题,这才能够从农村发动革命,而绝不可能依靠工人!
这也是所有的留苏派为代表的王明、博古等等失败的地方,因为他们脱离了中国的现实问题。
理解这些,就能明白,我们中国社会的本质问题!
所以,中共革命成功关键在于毛泽东思想的领导,而绝不是靠武力或者阴谋,这统统是歪曲历史的谬论!
毛泽东思想成功根源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立足于中国现实的革命,毛泽东思想本质是“实事求是,一切从现实出发”!
当中共被国民党镇压,大革命失败之后,全党失去信心的时候,毛泽东仍然写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要告诉广大党员:
中共革命是有群众基础的,未来是会成功的,因为有广大被压迫的农民!
正是因为这种立足中国的现实问题,才是毛泽东获得最高领导人的关键,才是斗倒王明与博古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对于不同时代,社会情况虽然不一样。
但是无论任何时候,政策偏离了当前现实,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那么肯定就会失败!
其二,灵活斗争策略,使得中共能够团结一起可以团结的力量!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有句经典名言:“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就是在革命过程中,要区分朋友与敌人,对待朋友尽可能地分享利益,共同合作;对待敌人,要进行你死我活地斗争,绝对不能妥协。
这种理念,贯穿了毛泽东的一生,这也是他一生做人做事的原则。
但是不同时期,敌人和朋友是互相转变的,比如:北伐时期,敌人是旧军阀,朋友是国民党;但是到了大革命时期,敌人变成了国民党,朋友变成了一切可以团结的中间人士;到了抗日时期,敌人变成了日本侵略者,朋友又变成了国民党以及一切爱国人士!
正是这种既统一又对立的策略,是毛泽东政治的原则,也是《矛盾论》的核心思想!
在现实中,如果不能认清现阶段谁是我们的合作对象,谁是我们的斗争对象,那么必然会出现严重的路线错误!
其三,不断地反思与总结,能够与广大群众紧密联系在一切!
任何人都会有错误,不论是伟人还是普通民众,但是伟人永远会在错误中吸取教训,普通民众会执迷不悟!
正是通过不断地批评与反思,使得党的政策能够深入到群众当中。
如果有了错误,会进行内部批评与调整;反之,则会总结成为经验。
这是中共革命过程中路线不断调整的关键,正是通过不断地内部批评与调整,才会使得王明、博古等人下台,不断调整党的领导人和领导路线,获得了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总之,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革命过程中不断总结的结果,正是依靠这种“既立足于现实而又不断地反思与调整”的原则,最终才能获得中共革命的成功!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付出过很多鲜血,吸取了很多血的教训,但是在诸多思想与理论中,只能选择毛泽东思想!
那是因为只有毛泽东思想才更符合当时的中国社会国情,才能引导中共获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历史很多时候,胜利者决非随意与偶然性选择的结果,而是一种必然性的选择!
信息来源 | 詹乃德的历史世界
中闳采编 | 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