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彭建华 四川省泸州市委组织部干部
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共产国际发挥了什么作用?如何评价共产国际的作用?
解读:毛 胜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共产国际又称第三国际,是1919年3月由列宁领导创建的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共产国际成立后,积极支持和指导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和中国革命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正确认识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科学评价共产国际的功过,是学习党史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共产国际发挥的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直接帮助和指导了建党工作。共产国际成立后,密切关注中国的革命运动情况。1920年春,经共产国际批准,维经斯基等人来华了解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运动的进展,研究能否建立共产党组织。他们先后会见了李大钊和陈独秀,参加了一系列座谈会,并基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情况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认为中国已经具备建立共产党的条件,积极帮助李大钊和陈独秀开展建党工作。1920年8月,陈独秀以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基础,成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同年10月,李大钊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基础,成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通过写信联系、派人指导或具体组织等方式,推动了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实际上起到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到1921年春,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的先进分子以及旅日、旅法华人中的先进分子,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并与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李达、李汉俊建立了联系。经过几次交谈,他们一致认为应尽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李达、李汉俊同当时在广州的陈独秀、在北京的李大钊通过书信商议,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的胜利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第二,共产国际帮助和指导中国共产党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在1920年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1922年,共产国际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正式派出代表参加。这次大会揭露了华盛顿会议的实质及其瓜分中国的图谋,总结和交流了远东各国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情况和经验,进一步阐明了被压迫民族所面临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讨论共产党人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共产党同民族革命政党进行合作等问题。这次大会对于帮助中国共产党人认清中国国情和制定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起到了很大作用。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中国社会性质的基础上,将党在民主革命中要实现的目标同将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要实现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不仅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任务,并指出要通过民主革命进一步创造条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它的一面旗帜,中共二大提出的纲领初步阐明了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关系,为中国革命的正确进行指明了方向。
第三,共产国际推动和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中共二大召开后,为了贯彻民主革命纲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中央相继派李大钊、陈独秀同孙中山等国民党领导人会晤,商谈国共合作。苏俄、共产国际也派代表,多次同孙中山商谈中国革命的道路和方法,研究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的问题。参与商谈的马林向共产国际汇报时,就孙中山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情况,提出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的建议,得到批准。1922年8月,根据马林的建议,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西湖举行特别会议,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会议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条件下,由共产党少数负责人先加入国民党,同时劝说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1923年1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根据马林的提议,作出《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的决议》,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同国民党合作是必要的,它的党员应该“留在国民党内”,但共产党要保持自己在政治上的独立性。同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等文件,指出: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这是中国共产党实践民主革命纲领和民主联合战线政策的重大胜利,很快开创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
上述三个方面表明,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从中共二大通过加入共产国际的决议,直到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的21年中,中国共产党不仅思想上受到它的很大影响,组织上也受到它的一定约束。因此,中国革命进程中的许多重大问题都涉及共产国际。它做过许多有益的工作,也做过不少错误的决定。对此,我们要注意把握以下四对关系。
一是内因与外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是密不可分的。但它毕竟只是外部因素,并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943年5月26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召集的延安干部大会上作《关于共产国际解散问题的报告》,明确指出:“虽然有共产国际的帮助,但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及其发展,乃是由于中国本身有了觉悟的工人阶级,中国工人阶级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党——中国共产党。”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
二是功绩与过错。共产国际给中国革命带来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但总体上是尽力帮助、功大于过的。1943年5月2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指出:“在共产国际存在的一切时期中,对于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是尽了它一切可能的力量来给予援助的。”1945年4月20日,毛泽东对《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作说明时也明确指出:“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总的来说是功大过小,犹如玉皇大帝经常下雨,偶尔不下雨还是功大过小。没有共产国际的成立和帮助,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是不能有今天的。”
三是两头与中间。对共产国际发挥的作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956年9月24日,毛泽东同参加中共八大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谈话时指出:“第三国际前后两段还好,中间有一大段不好:列宁在世的时候好,后来季米特洛夫负责的时候也较好。中国第一次王明路线搞了四年,对中国革命的损失最大。”
四是经验与教训。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是国际性的事业,需要各国无产阶级互相支持。但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依靠本国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找出适合本国情况的革命道路,而不能由别的国家或某一个国际中心来指挥。这是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1943年5月28日,《解放日报》发表的社论《论共产国际的解散》就此指出,马克思主义者在解决斗争形式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时“不把运动束缚于某种固定的形式”,共产国际的解散将会“使得各国共产党能够更切合本国的具体条件和历史情况来解决本国革命运动面前的任务”,“使得它的领导干部及全体党员在提高了的责任感的基础上能够更进一步地依据本国的条件来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由上可见,评价共产国际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坚持唯物史观,用全面的、客观的、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分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所强调,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
信息来源 | 学习时报
中闳采编 | 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