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意味着遵从组织要求、克制自身欲望,需要从意志力方面加以培养

所有信仰组织都要求成员奉献牺牲。所谓“神性”、“佛性”,都是信徒们在挑战人性、战胜自我中展现的。共产党对自己成员的标准最高,要求最严。党员随时可能遇到个人与组织的关系问题,必须做出判断和选择。而选择意味着放弃,放弃难免带来痛苦。因此,做出正确选择需要良知,更需要意志力。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责任重、压力大,其付出与正常的回报往往不成比例,被认为是当令社会最辛苦、最困难、最扭曲、最危险、最挨骂、最吃亏、最纠结的一类人,因而很容易在选择面前出现心理失衡。

领导干部也是人,食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总在一些人的“围猎”中,稍不注意,放松警惕,就可能被“拿下”、“搞定”。近年来一些落马高官在忏悔录中,谈到自己因“一念之差”,导致身败名裂,终身懊悔,痛不欲生,所说确是肺腑之言,发人深醒。这也就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全党,领导干部是“高危职业”,表面上看风光无限、“天上掉馅饼”,实际上危机四伏、“处处是陷阱”。

所以,应该将培养党员干部的意志力,帮助他们战胜自我、抵制诱惑,列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具体办法无非两种:一是努力改变需求结构,减少价值选取的难度;二是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掌握一些具体办法。前者治本,后者治标,标本兼治,必有所成。

近年来一些单位时常组织警示教育。将党员干部带到监狱,安排身陷法网的前高官现身说法,讲自己放松思想改造,任由私欲膨胀,从好干部沦为“阶下囚”的演变过程及惨痛教训。据说效果不错,也符合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让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要求。问题是,那么多鲜活的案例摆在面前,为什么一些人还要“前仆后继”?有什么方法才能帮助人们克制欲望、战胜诱惑?

在加强意念控制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提出过许多重要思路,如居敬、责善、改过、慎独等。如能正确把握,可作他山之石。如王阳明的“心学”,即强调知行合一,狠斗私心一闪念。“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个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

再如佛教主张通过布施来修炼。但难免有人为悭贪所蔽,临事又舍不得。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菩提道次第广论》教人作如下想:“这些财物定将离我而去,它们会舍弃我,我也会舍弃它们,那么就应施舍,让我喜悦,从而摄取人生意义以为命终。”这一说词并不高深,可谓雕虫小技,但这种将控制欲念的办法具体化、精细化的思路,却值得研究和借鉴。

在帮助党员领导干部培养意志力方面,有必要开发一些专门的方法工具,如精神健康自测量表。现在干部每年都要查体,通过医疗仪器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掌握身体健康状况,发现毛病及时治疗。如果有段时间未能体检,心里就会“打鼓”。身体健康需要检查,精神健康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如能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编制出一套自测量表,引导干部定期对自己的党性状况,特别是廉洁自律情况进行评估,察觉情况不妙及时警醒,发现危险临近马上刹车,有可能挽救许多人的政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