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军上尉法勒霍克利被志愿军俘虏后企图逃走又被抓回来,这样的事先后发生了六次,成为战俘营里的传奇。不过最终让他打消逃跑念头的,不是志愿军,而是美国人。

志愿军在给战俘们宣讲政策
霍克利骨子里是个不安分的人,用志愿军的话说,是个刺头,这或许是他不断逃跑的主要原因。进了碧潼战俘营后他发现,除了重病号因为志愿军本身也缺医少药而有生命危险外,其他的人都没有生命危险,志愿军优待俘虏,怀着最大的善意对待每个人。霍克利称,这里最大的危险,就是“时刻要提防中国人的洗脑教育。”
很多人迅速地适应了环境,安心地呆了下来。菲律宾战俘最为任劳任怨,并且能说英语,是志愿军干部的好帮手。土耳其战俘从不挑食,志愿军吃什么他就吃什么。他们还自制小面包和土耳其面在战俘营里出售,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如果不说,根本看不出这些人是志愿军战俘
英国人则还保留着绅士做派,比如每天都要刮胡子,衣服也都洗得干干净净,发的白糖他们也分成小包慢慢享用等等。碧潼战俘营关了13个国家共4000名战俘,英国人是公认的综合素质最高,而美军战俘则是公认的搅屎棍。
他们一天不搞出乱子就难受,他们会偷偷地往土耳其人的食物里加猪肉,引得双方大打出手。他们会将同宿舍的美国重病号半夜抬到室外,任其自生自灭。他们还不爱洗澡和换衣服,衣服穿脏了就换一面穿,另一面也脏了就故意扯破,然后找志愿军要新衣服。

战俘们的文娱生活相当丰富
一次,一名志愿军战士看到两名英军战俘将一个美军战俘拖到小河里,以为发生了斗殴事件,赶紧上来制止。结果发现英国人只是想帮美国人洗澡,住同一个宿舍的他们已经受不了美国人身上的味道了。至于偷其他人的白糖、水果之类的事情,对于美军战俘而言,根本不算事情。
但霍克利的关注点不在这上面,自从进了战俘营之后他就发现,这里想逃跑太容易了。碧潼战俘营东、南、西三面环水,只有北面是陆地。但北面连着中国,西面不但有水还有高山,因此东、南两边是逃跑的最佳方位。而且这个战俘营既没有高墙,也没有铁丝网。战俘们住的都是民房而不是牢房,换句话说,只要不出战俘营,战俘们在营区内的活动还是相对自由的。对于霍克利而言,这样的条件不逃跑,简直对不起自己!

碧潼战俘营看起来更像个村子而不是战俘营
霍克利很快开始了第一次逃跑,但也很快被抓了回来。原来,为了防止美军的空袭,后方的道路上几乎每隔50米就有一个志愿军的防空哨,沿着道路逃跑的霍克利很快就被抓住送了回来。第二次他决定不走大路改为翻山越岭,走了大半夜已经筋疲力尽的霍克利看到一所亮着灯的民房,准备过去歇一会,不料这是志愿军的一个卫生所,他又被送了回来。
第三次,他决定改走水路。他在一条河里游了7个多小时,这次他没有遇上志愿军,但他被冻僵了。当他倒在岸边被人发现时,身上裹着一条不知道从哪里捡来的毯子瑟瑟发抖。三次逃跑失败,都没能打消他继续逃跑的热情,很快有了第四次、第五次。虽然结果都一样,但他还是进行了第六次。

战俘们在进行新年祈祷
这一次,他几乎就要成功了,因为他已经能闻到带着腥味的海风,只要到了海边,就算是逃出生天。但一架美军“海盗”战机阻止了他。或许是因为他身上穿的中式制服,美军战机把他当成志愿军了。连一头牛都要扫射一番的美军战机自然不会放过一个大活人,于是追着他扫射了几轮。这可真的把霍克利吓破了胆,他跳进一个深沟才躲过一劫。
霍克利自己跑回了战俘营,自从之后他再没有动过逃跑的念头。他六次逃跑的经历,让他成为战俘营里的传奇人物。战俘们佩服他的勇气,给他取了个外号:骑士。1953年8月,他被遣返回国。他在志愿军战俘营里六次逃跑的事迹也成了他的加分项。

因苏伊士运河危机,英军在塞得港登陆
回国后,他回到了第16伞兵旅,成为一名少校副官。后来他陆续参加了英军对塞浦路斯的军事行动、在埃及塞得港的登陆行动、在也门清剿极端分子的武装行动、在印尼婆罗洲的军事行动等诸多军事行动。到1966年,他已经积功升到了第16空降旅旅长,少将军衔。
1968年,霍克利又前往牛津大学深造,并获得国防奖学金。学成后他被派往贝尔法斯特担任陆军总指挥,在任职期间,他因处置爱尔兰共和军事件得当,升任国防部作战发展部主任。1977年,升中将军衔并被授予爵士爵位。

法勒霍克利
1979年,霍克利迎来了人生巅峰,他前往奥斯陆,出任北约北欧方面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作为一名军人来说,人生已经是圆满。后来,他将自己在朝鲜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在书中他提到:我当了一辈子兵,同许多国家打过仗,有德国士兵、中国士兵、其他一家国家的士兵,也看过美国士兵和苏联士兵打仗,但我认为最优秀的,还是中国士兵,我钦佩他们!
信息来源:沙场秋点兵
中闳采编: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