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乾卦 • 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东北还有机会吗?
八月份,在东北中俄边境自驾游5000多公里,一路上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经历了历史的寒冬之后,东北看上去已经走向了暮年,留下了一个岁月沧桑的背影,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光泽,像是一个精气神被抽干了的老人。
在一个沿江城市的早市上看到了一对老夫妻,他们半夜12点钟从家中出发,一点钟就到达了这里,为的是在这个免费摊位的早市占据一个好位置。
到处都是老年人。特别是在农村,60岁上下的老人正在成为生产的主力。一个缺乏年轻生命的社会,显得有些忧郁和呆滞。
忽然想起了高岗当年说的那句话,“东北关起门来,三年实现共产主义”。燃烧的激情已经完全湮灭,曾经的精神和荣誉在温水煮青蛙的舆论中已经荡然无存。
事实上,无论内部还是外部,人们对这块土地的认同感早已淡化。这一地理单元已经失去了人们的信任,几乎没有人相信东北能够成为再次站立起来的王者。
东北最大的“内伤”是失去了方向感。每一个近距离的观察者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东北走过的路径上,无论是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还是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所有传统的方法和手段都失效了。
100年前马克思就说过,“满洲(中国东北)是全亚洲最富饶的地方”。今天东北的最大问题就是还能不能寻找到契机,在新的风口上再次燃烧自己。
东北的出路到底在哪里?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东北还有这样的机遇吗?
有一点可以肯定,东北的内部条件已经无法破局,东北的振兴一定同国内国际的大型经济重心转移和整体大环境息息相关。
几十年来有关东北争论的根本焦点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东北。
风水轮流转,无论你是否看到。这个风口已经来了,而且迅捷无比。外部环境越复杂越糟糕,这个风口就越大。
俄乌冲突之后新的国际秩序正在形成,多极化的世界正在浮出水面。这是一个天下大乱的时期,原有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只有当潮水退去,才能看到谁在裸泳。只有经过历史大潮的冲刷,才能看到金子在哪里闪光。
美欧与中国终极博弈的目的就是针对中国的产业升级,全面抑制中国制造业的外部市场空间,全力遏制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能力,把中国牢牢地锁死在食物链的底部。
中美战略竞争的根本焦点就是谁能率先叩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门。美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防止中国率先跑到终点。中国要想真正地实现复兴和崛起,关键是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上能否走上世界前沿。
“市场换技术”已经被证实是一种幻想,正是这种幻想扩大了与西方的技术差距,使“卡脖子”成为我们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诅咒,让我们不得不再次打开科技进步本土化的大门。
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是出口加工贸易,P2P还是互联网经济都不是一个大国根本的发展方向,唯一的最根本的方向只能是制造业立国和制造业强国,这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原因。
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今天,美国及其盟友其实一直都在告诫我们,现代化是买不来的,中国崛起最大的障碍就是工业能力的品质问题,只有在高端制造业上拥有强大的竞争力,中国经济的结构和质量才能真正接近发达国家。
西方的“中国威胁论”从来都不是针对中国的GDP,而是中国的工业能力。他们的霸权来自装备制造业,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我们也拥有这种能力。遗憾的是,那些面目模糊的经济学家们却从来都不告诉我们这个最浅显的道理。
“粮食要靠自己,实体经济要靠自己,制造业要靠自己”。这才是正确的中国国策,这才是具有中国智慧的理性方向。
当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竞争的焦点,成为最大的绕不过去的一道坎,那么,任何人都无法忽略东北。
东北的优势是装备制造业,这恰恰是发达国家优势的标志和特征。英美等国家正是因为装备制造业才能统治世界数百年,他们今天的衰落,也正是源于这种能力的下降。
中国要强大,就必须依靠自己。中国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要牢牢地把饭碗捧在自己手上,哪一样都离不开东北。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几十年来,对外开放的唯一理由是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科技,美国及其盟友今天已经彻底锁死了这一通道,这就使经济学界讲了几十年的东西在宏观层面上失去了现实意义。
东北是共和国的“装备部”和“粮袋子”,实体经济私有化的程度最低,跨国资本参与度最低,买办思维的影响力最低,公有制的体制最完整。东北昨天的这些缺陷,今天看起来却是满满的亮点。
东北的工业基础、技术设备、产研大军仍然是中国最健全的工业体系。参与国际装备制造业竞争这套大号尺码的运动装,只有东北这个“长子”穿起来才最合体。
《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的十大重点领域其根系都在东北,主力都在东北,突围和突破的希望仍然在东北。东北有最好的工业文化,有一体化的工业体系,有最好的交通网络,有条件优越的超级口岸。东北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一个风口,缺的就是一个再次崛起的理由。
中国要想不在别人的封锁和规则下爬行,就一定离不开东北。东北除了紧盯世界装备制造业的王座,没有任何其他的道路可以实现自身价值。“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这句话用在东北身上最合适。
任何进步归根结底都是精神的产物,装备制造业是凝聚国民精神和国家意志的最佳载体。我们常常把特朗普看作是一个浑不吝,但是他有一句话显示出了他的思维高度。那就是“当我们发展美国制造业时,不仅增加了我们的工作岗位和工资,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培养美国精神”。
振兴东北首先要振兴人的精神。要冲击全球装备制造业的王座,必须要寻找到曾经有过的激情,激发这块土地中深入骨髓不甘平庸的活性因素。
一个月前,普京在一个十分庄重的场合郑重指出,“历史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思想是正确的,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首脑能够有这样的感悟,值得我们深思。
社会主义的纯洁性和正义性,不但是新中国的本质要求,而且本身就蕴含着充沛的经济力量。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建立具有终极关怀的价值系统,才能树立中国冲击世界装备制造业前沿的信仰和灵魂。这样的精神国力是参与一切竞争的前提。
越是盛大的宴会,越不能没有主人的出席,这个主人就是为了人类幸福而劳动的工人阶级。东北是新中国工业精神和现代工业文化的发祥地,正是这种精神和文化,使中国人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入主动,由自卑走向骄傲。
一直到今天,灰头土脸的东北最有魅力的仍然是这里一百多年来积淀的工业文化,当这种文化转化为物质力量的时候,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电影《钢的琴》告诉我们,哪怕凭着最简陋的工具,他们也能制造出任何想要的东西。
我曾经在大型企业集团挂职锻炼过两年,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种工业文化和工业积淀在中国除东北外别无分店。你可以用钱买来设备,买来专利,买来技术人员,买了一切,但是你无法买来这种融入血液中的文化和理念。
初中毕业的抚顺下岗工人郭英森比美国科学家提前五年提出了“引力波”的概念,让人们看到了这块土地上工业文化的厚重。尽管媒体和名人对他无情的嘲讽和羞辱,尽管科学界对此不屑一顾。但是他告诉人们一个真理,那就是不要小看任何一位东北工人。
“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就是在几十年“出口导向”的经济转型之后,迎来一次全新的经济再转型。无论是调整经济结构还是关注国防安全,转型之后的中国发动机是加工贸易的沿海地区,还是装备制造业的东北,我们都在见证这个历史。
有人会说东北缺乏年轻人,这个理由很苍白。哪里有希望,哪里就会涌入大量的人群。每一个经济重心落地,人们都会蜂拥而至。或许用不了多久,东北就会成为人员最密集的地区。毕竟今天绝大多数的东北人,都是当年追逐希望和梦想的移民后代。
东北的地缘优势在世界格局的变化中越来越亮眼。随着破解西方贸易保护的区域内循环不断出现,一个欧亚大陆共同体的诞生已经肉眼可见。东北正处于这个共同体的核心区域,在中俄、中朝、中韩、中日、中蒙经济贸易圈中的区位优势无可替代。
“哪凉快上哪呆着去”,原来是轻蔑和调侃,在炎热和干旱肆虐的今天,变成了充满人文关怀的建议。东北也是这样,会由轻蔑的对象变成追逐的胜地。
不想多提粮食问题。在世界已经走入粮食危机的今天,东北更是把饭碗牢牢捧在自己手里的第一保障。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以及相邻地区有大量的黑土荒地可以开垦。这里有中国最好的水利资源,只要把“北大荒精神”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短时间内就会为中国贡献不少于1亿亩的优质耕地。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崛起是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东北最后一个机会。东北不需要那么多开挂的政策,也不需要更多的刺激,一视同仁即可。
风口来了,无论主动还是被动,东北都在俯仰之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再一次成为令人关注的舞者。
东北也许并不完美,但历史是璀璨的,未来的主基调是光明的。东北永远不会成为资本世界那样的工业“锈带”,也不会是中国工业化的墓碑,他一定会是中国成为世界工业领袖的基石。
东北从来都与新中国的国运密不可分,东北最终会给历史一个满意的交代。他就像一个遍体鳞伤的巨人,一旦站立起来,就一定会赢得人们的仰视。
信息来源 | 谭吉坷德
中闳采编 | 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