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专程去韶山拜谒了韶山东方红广场的毛主席铜像。亲身感受了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炽热感情和真情“崇拜”。
毛主席去世后“非毛”、“去毛”、“妖魔化毛泽东”的气焰一度铺天盖地甚嚣尘上。其中罪名就是“个人崇拜”。
按说,毛泽东已经离开我们45年,又经过如此强烈的“洗脑”,对毛泽东的感情越来越淡才对,为什么反而出现了逐步升温的趋势呢?老年人经历过毛泽东时代还好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甚至00后也捧起了《毛选》呢?“个人崇拜”,这是赫鲁晓夫妖魔化斯大林最有力的利器。中国的历史虚无主义者也想故技重施,妄图妖魔化毛泽东,没想到事与愿违,反而激起了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怀念和“崇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什么是“崇拜”?怎样理解“崇拜”?怎样认识个人崇拜?毛主席为什么会受到“崇拜”?对毛泽东的“崇拜”是他自己搞的吗?……离开韶山但这这些问题在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遂整理出一个《韶山归来话崇拜》系列(共五篇)与朋友们分享。
今天是第一篇《不断升温的毛泽东热》——吴铁壁

吴铁壁,新闻工作者,原人民铁道报社总编室首席编辑,先后荣获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2004年退休,现为北京连合教育咨询中心专家,大别山、可可托海等干部学院特聘教授。
不断升温的毛泽东热
——韶山归来话崇拜之一
吴铁壁
到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看看毛主席诞生的地方是多年的愿望。今年3月下旬,到江西婺源拍完油菜花后,决定专程驱车到韶山,了却多年的心愿。
在长沙稍作停留,游览了毛主席当年“携来百侣曾游”、“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橘子洲头。酒店服务员对我们说,橘子洲不好停车,最好打车去。开出租车的师傅很健谈。一路不断给我们介绍长沙的美食。听说我们第二天要去韶山,他说,是个中国人都应该去,不能忘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恩情。他说,现在去正好,人还不太多,过几天“清明”节到了,前来祭奠毛主席的人会很多。这几年每逢清明或毛主席的诞辰、忌日都是如此。
天阴沉沉的,不时洒下零星细雨。在橘子洲头,矗立着一尊巨大的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像。雕像高32米、长83米,非常传神地展现了青年毛泽东的气质和神采,令人震撼。
橘子洲是个游览区。瞻仰毛主席的雕像是游人必选的景点。虽然已是华灯初上,但仍有数百游客在拍摄留念。我留意了一下,虽然也有被儿女推着轮椅的老人,但绝大多数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第二天,驱车到达韶山时已是下午3点。毛主席故居正在翻修暂停开放。我们在毛泽东铜像广场瞻仰了毛主席铜像。
天下着小雨,既不是特殊的日子,又不逢节假日,但“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前排队参观的人流仍不下百米,广场内聚集的也有几百人。也许不是节假日,与在橘子洲头看到的情况不同,来这里的多是中老年人,而且成团或多人结伴而来。
毛主席铜像已被一层层花篮簇拥,但仍不断有人抬着花篮拾级而上。有的花篮缎带上写着“永远怀念毛主席 XXX全家敬上”。
近几年,毛泽东热不断升温。2020年12月26日,虽然受疫情影响,仍有数万群众来到韶山,纪念毛主席诞辰127周年。
在毛泽东诞辰127周年前一天和当晚,毛泽东铜像广场就挤满密密麻麻的人群。人群中有人身穿红军、新四军制服,有老人也有孩童。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众庄严肃穆地向毛泽东同志铜像行鞠躬礼,向毛泽东同志铜像敬献花篮,也有人舞动着印有“毛主席是人民大救星”的旗帜或拉着“毛主席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的横幅标语……人们在用各种方式表达对毛主席的崇敬和怀念。
据天下韶山网、红网等媒体的报道,在2021年清明节,到韶山东方红广场瞻仰毛泽东的人超过7万,“五一”劳动节,这个数字更是达到了15万。
毛主席离开我们已经有45年,可是“红太阳”颂歌,在神州大地越唱越响。每天有数以万计的各民族人民涌向韶山毛主席故居和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而且越来越多,凝重的面孔越来越年轻。在地铁上不难看到,阅读毛泽东著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在毛主席纪念堂前等待瞻仰毛主席的人流

地铁上读《毛选》的年轻人
据清华大学图书馆统计,在借阅量排行榜上2019、2020年《毛选》的借阅量均为第一。
如果说“个人崇拜”,在毛泽东生前是他个人搞的,那在他离开我们多年的今天,仍有这么多的崇拜者又是谁搞的呢?
信息来源 | 中闳教育网
中闳采编 | 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