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仲春与暮春相交时节。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这时,人们祭祖踏青,怀念亲人,享受春色。
唐代诗人杜牧的名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生动描绘了清明时节人们的心态和行为。
父亲在三年前离世。年过6旬的我,每年清明时节回家乡蔡甸,到父亲墓清扫、敬香、献花。陪80多岁的母亲外出春游。前年去了香港澳门、珠海深圳,去年到了西安,今年游了桂林。
父母都是从国营企业退休的。当年是新中国初创时期,物质贫乏,工资不高,把我们兄妹四人养育成人实在不易。退休后的养老金,如不生大病,个人日子过得去。但要外出旅游就不行了。
父亲走后,母亲很孤独。春游,使她看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祖国的日新月异变化和各地民族的风情;享受到人生的快乐。沧桑的脸上绽放出会心的笑容。
祭祖,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优良习俗。是一种生命交流的仪式,是个人与家族,家庭与国家,历史与现代连续的精神脐带,是对人灵魂的洗礼。面对故去亲人的坟茔、墓碑或照片,饮水思源,缅怀先人,不忘故土,不忘生命之源,感恩先人的养育,传承我们的血脉,激励创造新的人生。
人是社会的人。人类繁衍传承,生存发展,不仅仅是个体的家庭,而是有集体的家族、组织、国家。个人的成长进步,有父母的养育,还有老师、领导的教诲和提携,同学、同事、战友、亲朋好友的帮助。还有所在组织的氛围,社会的条件,国家的环境。
祭祖,既要感恩自己的先人,还要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感恩为集体,为社会、为国家牺牲的人。
清明时节,许多学校的学生,团体的成员,到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祭奠活动,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先烈的优秀精神品德,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这是社会发展进步,国家繁荣昌盛的精神动力。
感恩是理念,更是行动。既要真情祭奠过世的先人,更要全心赡养在世的老人;既要纪念牺牲了的烈士,更要关爱还在奉献的英雄。
踏青,人们尊重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
清明时节,春风吹拂,万物复苏,大地泛绿,百花吐艳,生机勃勃。人们走进大自然,欣赏美景,汲取养分,心旷神怡。
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有阳光雨露的滋润,才有人类的繁衍生息。人类只有顺应天时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发展进步。
这次陪母亲游桂林,看到巍峨的龙脊梯田、秀丽的漓江风光、神奇的图腾古道、迷人的印象刘三姐等美丽的景色,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有建设者的艰辛汗水。如果没有当地政府和人民对桂林山水的保护,建设,就不会保持“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只有尊重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敬畏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建设大自然,才能欣赏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清明,是祭祖与踏青的融合。既有祭奠亲人的哀思,又有欣赏美景的欢乐。
感恩清明。感恩先人,感恩先烈,感恩故乡,感恩祖国,感恩大自然。传承中华民族美德,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建设美好家园。
(作者水石:解放军某学院原副政委,现为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红色管理研究所研究员。本文经作者授权在中闳教育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信息来源:中闳教育网
中闳采编: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