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领导下的公立医院,如何在发展中让医院的公益属性充分凸显,既是政治站位的体现,也是一切创新作为的原点。积极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赋予医疗战线责无旁贷的特殊使命。
作为江苏省镇江市公立医院的“领跑者”之一,近年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一人医”)始终高擎“党建+”旗帜,以丰富而生动的系列创新举措,致力于塑造队伍的“红色灵魂”,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深度融入各项诊疗业务,取得可圈可点的发展成效。
“支部建在科室上”:催生党建惠民品牌“异彩纷呈”
因势而谋、顺势而为,镇江一人医党委于去年10月,对全院基层党支部完成了一次规模甚大的架构重组:由原来的10个支部扩为40个支部,其中,直接属于临床业务科室的支部有29个。
把支部建到科室上,这在镇江公立医院中是率先之举。院党委书记孙萍介绍,此前10个支部体量均过大,最大的支部拥有党员近百名,覆盖四五个科室,客观上对开展工作产生诸多制约。孙萍说,“升级版”支部载体格局下,前移的“红色堡垒”不仅与党员之间建立起更紧密的纽带关系,也在与群众近距离之间释放出更浓厚的亲和力与感召力,从而大大提升了末梢环节的党建质效。
支部“扩量”为形,更好地开展为民服务才是党建之本。以前期支部改建为基础,今年4月份,一人医党委正式启动了“党建引领健康为民——一支部一品牌”活动,要求每个支部结合自我业务内容,确定一个长期打造下去的惠民服务品牌。
“一支部一品牌”的背后是“一品牌一特色”。汇总来自该院40个支部的40个品牌目录表显示,它们特色鲜明、异彩纷呈:内一党总支第一党支部(心内科)的“护心行动”;外二党总支第四党支部(泌尿外科)的“镜水圆梦”;门诊党总支第一党支部(急诊医学科)的“温度门诊——守护生命”;等等。
40个品牌虽然大部分始于今年,也有不少科室的惠民品牌在原先支部体系里就以党小组名义早早开展。现隶属于内一党总支第四党支部(消化内科)的“明月计划”,从2011年就已付诸行动。消化内科副主任姚俊是该项计划自始以来的团队负责人,他同时也是新成立的科室党支部书记。
姚俊介绍,很多癌症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一旦就医发现就是晚期,一个患者的离去意味着一个家庭由此出现破裂,寓意“团团圆圆”的“明月计划”,工作内容就是对镇江农村地区的食管癌、胃癌进行早期筛查。“早发现的价值不仅大大增加存活率,更减轻了患者承受的痛苦,也减少了治疗花费,有的还保住了一个家庭劳动力。”
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坚持了9年下来,姚俊及其团队踏遍镇江几乎所有的乡镇,截至目前,筛查总人数逾11万例,共发现早期食管癌和胃癌900余例。今年7月18日在丹阳丹北镇的筛查义诊中,团队筛查出一名食管和结肠两处同时存在早癌的患者。
支部重组后,门诊由一个支部扩为5个支部,皮肤科主任丁克云担任了门诊第四党支部(皮肤科、中医科)的书记。取义“春风化雨润民心”,该支部确定的公益服务品牌为“春雨门诊-呵护健康美丽”。丁克云介绍,今年4月院党委号令下达后,他们支部就积极谋划备战相关事宜,首次品牌活动已于日前落地。
破解“住院难”:百姓之所急,党建之所为
8月29日上午9点13分,5岁的小男孩帆帆(化名)因左侧腹股沟斜疝诊断入住镇江一人医普外科,当天下午3点40分接受手术,次日上午8点45分就办理了出院手术。从入院到出院,总时间不超过24小时。这类手术有个专门的名称叫“日间手术”。
严重供不应求的病床导致住院难,一直是百姓的热点关切之一。“党建引领健康为民”,就是既要做好“顺风顺水”的事,更要勇于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克难而进。
难题如“病”,大多总有“药方”可寻。始于2017年下半年,镇江一人医相继推出了“日间手术”和“弹性病床”两项举措。“弹性病床”是指按照就近病区、相近专业的“两近”原则,打通科室之间床位壁垒,灵活调剂床位。
经院党委协调下的制度完善与人力磨合,上述两项业务量在镇江一人医均呈现爆发式增长,极大地缓解了病床紧张局面。其中,“日间手术”2018年共完成709例,占全年择期手术4.09%;2019年达到2045例,在择期手术中占比也升至11.35%;今年尽管受疫情影响,择期手术一段时间基本停止,但后期数量显著反弹,1-8月共完成“日间手术”1416例,同比仍增加了283例。“弹性病床”方面:2019年共弹性收治患者566例,比2018年增加205例;今年1-8月已弹性收治患者896例,是去年同期的2.25倍。
给帆帆主刀的主任医师龚志刚介绍,“支部建在科室上”后,他所在的普外科列为外二党总支第一党支部,该支部创建的品牌就与帆帆的病情有关联——“善来疝去”,其科普义诊服务的目标人群为儿童与老年人。
“双带头人”“双培养”:人才机制驱动党建高质量发展
谋事在人,成事亦在人。要想引领医院的全面高质量发展,党建自身高质量发展必须先行。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各层各级的人才支撑。考量镇江一人医近年来党建工作何以红红火火,始于2015年的“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和“双培养”机制,当属其切实做好“人才篇”的两大常态化亮点。
“双带头人”指的是业务带头人、党建带头人;“双培养”则是指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支部扩量重组后,包括丁克云在内,该院又有一批科室主任完成了从单纯“业务带头人”到“业务带头人和党建带头人”双兼的角色转型——根据党委要求,建在科室上的支部原则上均由有中共党员身份的科主任担任支部书记。
“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一直是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今年战“疫”期间,表现突出的该院副主任医师杨宏锋、住院医师白璐、护师孙如杰等3名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相继“火线入党”。而医院派出的13名援鄂医疗队员中,6名非党员队员均已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外一党总支第一党支部(神经外科)副书记陈波,则是“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的典型代表。这位大学时代的“学生党员”,2001年毕业进入镇江一人医工作以来,从本科到硕、博,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一步步扎实成长都受到院党委及科室的重点关注与扶助,期间,院里曾先后将其派赴美国及国内上海、北京等地深造。
陈波也是其所在支部党建品牌“红手环行动”的运作牵头人,该品牌将今年6月5日启动的第一场义诊活动放在了世业镇卫生院——此处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重要论断的地方。陈波表示,做这样的地点安排就是要让团队成员重走红色路,切身体会“党建引领健康为民”的本真意义。
深耕细作、枝繁叶茂的“党建+”,有效促进了镇江一人医员工队伍整体精神面貌的大大提振,以及综合战斗力的显著提升。而“一支部一特色”的公益服务品牌,不仅涓涓细流汇聚起强大而独特的惠民力量,更为百年“康复精神”(始建于1922年的镇江一人医曾名康复医院)注入了全新的时代内涵。
信息来源:学习强国
中闳采编: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