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我来到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任人力资源总监。去的本意是想接触了解民营企业运营管理情况,为日后服务企业打下基础。开始打算呆半年或至多一年时间,结果一直干了四年才离开。这期间我多次提出走,而公司董事长总是以各种理由极力挽留。如到了一年时间他说人力工作刚有起色不能走,两年的时候又讲公司核心团队刚组建不能走,三年后还是不让走,直到干满四年我“强行”“离职”。老板多次当我面和我不在场的时候说:耿总是公司的定海神针。这话显然过誉了,但也反映了公司领导的看法。为什么公司不让我走?不是因为离不开我这个人,而是他们感到企业的发展需要红色管理的加持。四年期间,我在主持公司人力资源工作中,注意结合民营企业的实际,将红色管理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加以运用,采取影响、渗透、渐进的工作思路,润物无声地推进公司管理和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我举三个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关爱员工、营造氛围——让公司响起歌声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民营高科技军工企业,员工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我到任后一段时间,观察到公司几百号人每天上下班人人神色匆匆、悄然来去,感觉办公楼里很安静,甚至有些压抑,觉得缺点儿什么。缺点什么呢?我想到了歌声。于是打听公司有没有司歌,绝大多数人肯定地说没有,少数人讲好像有但从没唱过,包括公司元老也不确定。后来在公司总经办主任的电脑里找到了司歌。原来几年前,公司老板专门请来著名的词作家和曲作家,给公司创作了一首司歌,并且请部队专业文艺团体演唱录制,但完成后没让大家唱就束之高阁了。这首歌的词曲演唱都是高水平的,其中两句歌词“立足国防军工,树立民族品牌”深深打动了我。人们都说“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应该说司歌写出了企业员工胸怀大志、报效国家的心声。
有了这么好的司歌,怎么让它发挥作用呢?我把公司大喇叭派上了用场。安排每天上班前半小时和下班后半小时播放音乐,让员工清晨迎着欢快激昂、充满正能量的歌曲来到工作岗位,最后放两遍司歌;傍晚听着优美舒缓的中外乐曲回家。往常寂静的公司悠然想起了音乐,很多人流露出惊喜诧异的表情,不自觉地和着音乐哼唱,有人问最后放的那首歌是不是写得就是我们?渐渐熟悉甚至喜欢上了司歌。大家反映,公司不再是生硬的职场,而是有了家的味道。音乐使人心情舒畅,早上的歌听了来劲儿,傍晚的曲听了放松。员工脸上的笑容多了,工作效率自然也提高了。
后来,司歌成了公司集会、骨干集训和举办大型活动时必唱的歌曲,列入了新员工培训的内容,可以说是深入人心。公司先后设立了工间广播体操,开展了春、秋季体育比赛,积极参加园区的各项竞赛活动,每次年会都组织文艺汇演等,公司变得“高大上”了,员工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活跃了。
解放军历来重视基层文化工作,将它视为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因素,而唱歌又是文化工作最简便易行的方式之一。一首好的歌曲在宣传群众、传播理念、鼓舞士气方面的作用是很大的,因此部队非常重视军旅歌曲的创作和学唱。部队一日生活歌声不断,开大会、吃饭前都要唱歌,看电影时的连队拉歌堪称一道别样的风景。在多数民营企业,几乎没有文化工作的概念,有的认为文体活动太虚,花钱花时间又提升不了业绩,因而忽视不做;有的认为文化工作有用,但不知从何入手,或是搞了些形式主义,缺少与公司文化和员工的深度链接,也没什么作用。让公司响起歌声,可以算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思路。
思想引领、组织起来——拔河比赛带来的启示
公司组织秋季拔河比赛,人力资源部所在的职能部门组成一个代表队参赛。比赛前不少人认为,凭着职能部门人数多、块头大,赢产品部没有问题。结果第一场比赛却输了,而且输得很惨,给了大伙儿一闷棍,队伍士气受到影响。我在现场观看比赛时突发奇想:可不可以借拔河比赛检验一下红色管理的威力呢?于是,我召集比赛人员开会,先做了一个思想动员,主要讲了两点:一是拔河比赛虽然是一场游戏,输赢好像不重要,但却是关系到单位的集体荣誉,反映的是一个团队的精神面貌。我们不比则已,要比就要比出我们的实力和水平,全力以赴争取胜利。二是第一场比赛我们是仓促上阵,准备不足,输了也不奇怪,只要大家团结一心,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念,加强训练,就一定能赢下后面的比赛。众人听着,信心有所恢复。接着,我让人力资源部经理给大家做了一次准专业培训。他收集了很多资料,从拔河比赛的特点、规律到人员的选拔、训练,从比赛的队形、节奏、不同位置人员的作用到穿戴的鞋子、手套要求,还有啦啦队的配合等,讲得很细很具体。这时,大家的信心就更足了。
在经过几天练习后,职能代表队重新登场,每个队员佩戴了统一的标志和手套,显得更像一个整体。在准备充分、信心满满的职能代表队面前,对手显得不堪一击,第二场比赛大获全胜。接下来,职能代表队势如破竹,连赢了四场,最终获得冠军。产品部的员工都看傻了,他们不理解为何一夜之间职能代表队像是换了一批人似的,连啦啦队的人也在猜想是什么奇方妙法使得队伍实力大增。比赛之后,我同人力资源部的小伙伴们分享了这件事情背后的原理。
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是红色管理的核心要义。做任何具有一定难度的事情,如果参与此事的人不清楚干这件事的意义和价值,不知道干成这件事与自己的关系,这件事大概率是干不好的。在解决思想认识后,同时还要把队伍组织好。要明确领导和人员分工,以及具体的方法步骤和配合保障等。第一场比赛上述工作都没做,差不多就是乌合之众,所以输了;后来我们做了思想动员,又教给大家具体的方法,加强了训练和保障,胜利就有了把握。
在民营企业中,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比较突出。经常是见物不见人,管理者大多想的是业绩、利润和财务指标,很少关注人的思想动机。一件事情干不好,常常埋怨手下的人素质不高、公司条件不好、奖金给得不够等等,很少从思想激励方面找原因想办法。不重视不会做思想工作,管理工作就失去了最大的抓手。有时管理者干工作费力不小,却如同隔靴搔痒、事倍功半。在我的积极倡导下,公司逐渐重视起思想工作,开展了领导与部属的谈心活动,及时赴前方对比测攻关的科研人员慰问鼓励,班子变动和机构调整前注重思想引导,还把做团队思想工作列为管理骨干的考核指标,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扭住关键、从头抓起——打造好企业管理核心团队
刚到企业时,公司的高管不少,每当开会能坐一屋子人。渐渐地我发现:研究问题时,要么大家不吭声,要么七嘴八舌,统一思想很难;对公司的决定理解不一,落实中各行其是,定下的工作任务完成不好;凡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工作,很少沟通协调,难以形成合力,出了事儿不找自身问题,多是强调客观因素,甚至推卸责任;有的高管在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上要求自己不严,表率作用差,员工中颇有微词。公司董事长也看到了这些问题,找我商量怎么解决。经过调查研究,我们采用了三条措施:
一是对高管团队“瘦身”。人多未必好办事。在做好思想工作、安排好出路的前提下,精简高管人数,同时通过竞聘提拔了一批年轻人,使高管团队更富有朝气。高管总人数减少了三分之一,却没有引起大的波动。
二是给高管人员“立规”。仿照十八大后党中央制定的八项规定,公司出台了加强高管团队建设的五项规定,内容包括加强学习、科学决策、沟通协调、会做思想工作、严格遵守各项规定等,从规范具体小事做起。在思想工作方面,特别强调要重视思想,重视管理,重视团队文化建设;既抓业绩又带队伍,既懂经营又会管理;学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
三是为高管团队“建群”。仿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了公司高管团队的学习沙龙。每月抽出一天周末时间,安排三项内容:(1)听一堂课,请一位专家就与公司发展建设有关的专题做一次讲座;(2)搞一次讨论,围绕讲座内容,结合公司实际,畅所欲言务虚交流;(3)吃一顿饭,沟通融洽情感,建立高管人员彼此之间的“心理契约”。
这三招实行下来,特别是学习沙龙的建立,还是很有成效的。大家的思想慢慢聚拢了,共同语言增多了,彼此之间的沟通也顺畅了,逐渐改变了高管团队“松、散、软”的状况,公司的管理出现了新气象。例如,借助沙龙搞了五项规定的对照检查,高管人员之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公司组织了专题学习,大家说党和国家都有五年计划和长期发展建设规划,公司也应该有相应的计划和规划,用以描绘公司未来的发展蓝图,凝聚和激励员工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而奋斗。在董事长的亲自主持和推动下,公司制定了《2018-2025年建设发展规划》,在全公司上下进行了宣贯学习。后来,公司要求各部门、子(分)公司按照公司高管五项规定的精神,结合各自情况制定自己的管理规定。规划和高管五项规定也成为公司管理骨干培训的必修课。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很多民营企业家都意识到企业发展核心管理团队非常重要,但苦于没有总体思路和抓手。在处理与企业高管人员关系时,多数老板随性而为,方法简单粗暴。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党建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一整套完备的抓党委领导班子建设的工作机制和方法,非常丰富,操作性强,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企业中拿出其中的几条用起来就很管用。在民营企业完全照搬这些做法肯定是不行的,但基本原理适用,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作者耿雁生曾担任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大校军衔,现为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领导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信息来源 | 中闳教育网
中闳采编 | 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