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领袖毛主席一生留下了无数精彩瞬间,其中不乏经典照片,比如这张毛主席和两名小八路亲切交谈的照片,拍摄于1939年春天的延安,是毛主席最喜欢的照片之一。
主席的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很多朋友都看过这张照片,同时也十分好奇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两名小八路军到底是谁?毛主席为什么要跟两名小八路交谈?他对两名小八路说了什么?两名小八路后来去了哪里……
一连串的问号,都是难解的谜团,直到46年后的1985年,谜底才完全揭晓。本篇文章就带大家一起回顾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揭晓一连串问号后面的答案。

1939年,陕西延安,毛主席和小八路亲切谈话,石少华摄
石少华远赴延安,拍下珍贵瞬间
1939年春,延河之畔,抗日军政大学校园,鼓乐铿锵,红旗猎猎。
今年是抗日军政大学建校三周年,抗大正在举办隆重的庆祝活动,毛泽东将出席庆祝大会并讲话,全体与会人员翘首以盼,热切期待着毛主席的到来。
嘎!一辆灰色面包车停在了抗大校门口。
车门开了,一个人从车上走了下来,正是毛泽东
毛泽东刚下车,两个小八路突然从河边的沙滩上冲了过来,他们站在毛泽东跟前,睁大了两只眼睛,紧紧盯着毛泽东,充满了好奇和崇拜的眼神。
毛泽东停下脚步,和两名小八路交谈起来,一边说,一边比划着什么,好像谈得十分投机。
远处的摄影师看到这个情景,赶紧向前跑了几步,拿起照相机,将镜头对准了交谈中的三个人。
咔嚓!一个宝贵的瞬间就这样留了下来。
拍摄这张照片的是中国著名摄影家石少华。
石少华,广东番禺人,1918年5月生于香港,但在他5岁那年,父母带着他返回广东广州定居,石少华就在广东读书上学。他在岭南大学附属高中读书期间,喜欢上了摄影,每天都在脖子上挂着一台照相机,到处抓拍人物景象,父母说他拍照“着了魔”。
1937年春,一个偶然的机会,石少华在报纸上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照片。照片上的毛泽东,身穿红军军服,戴着一顶红军的五星八角帽,目光坚定,神态自信,一下子吸引住了石少华的全部目光。
石少华以他业余摄影师的敏感,觉得这张照片一定是专业摄影师的手笔,他看了一下照片的介绍,拍摄者:埃德加斯诺,美国人,《密勒氏评论报》副主编、记者。

1936年,斯诺拍摄的毛泽东头戴红军帽的照片
毛泽东这张头戴红五星军帽的照片,是1936年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陕北革命根据地采访期间,为毛泽东拍摄的。1937年,埃德加斯诺把他三个多月在陕北苏区采访情况以及毛泽东的探花内容,公开发表在《密勒氏评论报》上,随文配发了他为毛泽东拍摄的照片。
这一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和国民党消极抵抗,导致日本侵略者如入无人之境,先后侵占了北平、天津、河北等地,整个华北都陷于日本之手,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却始终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抗日,一致对外”,这一主张得到全国民众热烈拥护。
经过埃德加斯诺不遗余力地宣传,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了全国知识青年心目中的圣地,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也成为他们心中的精神领袖。这些热血沸腾的大学生、中学生们,毅然离开舒适安逸的城市,远赴延安,寻找真理和光明,掀起了一场“朝圣之旅”。
石少华时年20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在同学们的鼓动下,他本来就有奔赴延安的想法,当他看到毛泽东的这张照片后,更坚定了远赴延安“朝圣”的决心。
1938年春天,石少华毅然离家,带着他心爱的照相机,辗转抵达延安。
当时,为了安置从全国各地来到延安的青少年,毛泽东指示成立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日军政大学),石少华和其他年轻人一样,都被安排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学习期间,石少华表现十分突出,同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擅长摄影,石少华成了抗日军政大学的兼职摄影师,承担了大量摄影任务,留下了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摄影作品。当时,毛泽东经常到抗日军政大学为学员们作报告,石少华最喜欢的就是拍摄毛泽东,毛泽东讲课时从来不看稿子,不照本宣科,很多时候都是即兴演讲,充满激情和活力,有很多值得抓拍的瞬间,这些瞬间对石少华而言是极其珍贵的。
1939年春,石少华有幸拍到了他一生中最满意的一幅照片,也是毛泽东本人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1939年4月24日一大早,石少华挎着心爱的照相机,和几名参加庆祝活动的苏联记者一起到校门口迎接毛泽东。过了一会,一辆灰色面包车开了过来,停在了抗大校门口。
车刚停好,石少华就看到两个小八路冲了过来,站在离汽车七八米的地方,紧盯着汽车看。
石少华心想,这两个小八路看来是没见过汽车,瞧新鲜来了。
可石少华没想到,车门一开,毛泽东一下车,两个小八路又往前走了几步,离毛泽东很近。
原来,这两个小八路是来看毛主席,不是看汽车的,石少华心想。
石少华更没想到的是,毛泽东看到两个小八路后,非但没有离开,反而向前走了几步,来到两个小八路跟前,他稍微俯下身子,跟两名小八路说起了话。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见状,都没有上前阻止,就站在一旁等着。
毛泽东和两个小八路谈得很投机,一边说,一边伸出手比划着什么。
石少华离得比较远,什么也听不见,但摄影师的本能突然提醒了他:这么和谐的画面,多好的抓拍机会!石少华赶紧三步并作两步,往前跑了一段,把镜头对准了交谈中的三个人。
咔嚓!镁光灯一闪,一个珍贵的瞬间就此定格。

1939年,陕西延安,毛主席和延安杨家岭农民谈话,石少华摄
照片底片丢失,小八路下落成谜
几天后,相片冲洗出来了,效果非常好,画面自然、生动,但由于缺乏冲洗胶片,石少华只洗了两张,一张托人送给了毛泽东,另一张被他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
不久之后,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抗日军政大学校址迁往抗日前线——华北抗日根据地,石少华也随校到了冀中一带。从此以后,石少华基本都在晋察冀革命根据地活动,拍摄了大量抗战前线的优秀摄影作品,同时还开办训练班,为我党培养了大批摄影学员。
可惜的是,在一次“反扫荡”过程中,石少华随部队转移时,不慎丢失了那张毛泽东和两个小八路交谈的照片,就连底片也一起丢失,这让石少华十分懊恼,郁闷了很长时间。
那张唯一的照片,就只有毛主席那里有了,石少华暗想。
由于远离延安,石少华很多年没再见过毛泽东,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石少华在1950年担任了国家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副秘书长才兼摄影处长,主要负责国家领导人重大活动的新闻摄影工作,后来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有了毛泽东接触的机会。
石少华多次向毛泽东汇报摄影工作,他始终忘不了当年给毛泽东拍摄的《毛泽东和两个小八路》的照片,每次汇报都想开口问毛泽东这件事,又觉得毛主席日理万机,因为这点小事麻烦毛主席不好意思,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1964年,毛泽东在家中设宴招待石少华。
席间,毛泽东肯定了他在革命时代的摄影工作,石少华心想,这不是开口的最好机会吗?便问毛泽东:“毛主席,您还记得我在抗日军政大学时,给您和两个小八路拍过一张照片吗?”
毛泽东干脆利落地回答:“当然记得!你给我拍的照片都很好,你说的那张照片是我最喜欢的。那张照片,我还珍藏着呢!”
说完,毛泽东让人拿出他的相册,翻了两下,就找到了那张《毛泽东和两个小八路》的照片。
“喏,就是这一张”,毛泽东指着他和两个小八路的合影说。
石少华激动地说:“太好了!毛主席。这张照片当时只洗了两张,另一张我自己珍藏着,可后来在华北随部队转移时,我不小心把照片和底片都弄丢了……”石少华有些不好意思了。
毛泽东笑了,“没关系嘛,我这里还有一张”,他往后一翻,“你看这张,我在杨家岭和几位老百姓的谈话,也是你拍的。这两张是我最喜欢的两幅照片。”
石少华点点头,心头突然涌出一个问题,问:“毛主席,您知道这两位小八路情况怎么样吗?”
毛泽东一愣,想了想说,“这个我真不知道,两个小八路叫什么名字,我都不知道呢!”
石少华抱歉地说:“瞧我问的,这都25年了,往哪里去找呀!”
从毛泽东家中离开后,石少华心头并没有平静,他很想知道,和毛主席交谈的两个小八路到底是谁?当年毛主席和小八路谈了些什么?这两个小八路现在在哪里?可毛主席没有说,他也不好意思问,毕竟25年过去了,谁能记忆这么清楚?何况是日理万机的毛主席?
不行!我得想想办法,找到这两个小八路,解开心中的谜团!石少华暗下决心。
两个小八路中,个子稍高的小八路首先被确认了身份,他的名字叫安定保
1938年,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来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担任东北干部队队长,当时的队长都配备通讯员,张学思的通讯员就是安定保。张学思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开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安定保一直担任他的通讯员。
根据张学思的回忆,安定保从来没有跟他提过毛泽东曾和自己交谈的事情,大约在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安定保和战友们奉命前往东北敌占区,但当这批战士路过河北承德一带时,被日军包围。由于寡不敌众,这批战士大多牺牲了,安定保此后杳无音讯,至今下落不明。
这位当初和毛泽东交谈的小八路,安定保同志,很可能凶多吉少,壮烈牺牲了,他只有20岁呀!
听到这个消息,石少华唏嘘不已。如果他还活着,能再见到毛主席,该多好呀!
可人死不能复生,既然如此,就继续寻找另一名小八路吧!希望你还好好活着,享受如今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石少华直觉认为,自己一定能找到另一位矮个子的小八路。

毛泽东与石少华亲切交谈
苦寻小八路46载,谜团终于揭晓
石少华的直觉是正确的,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寻找第二个小八路的过程竟如此漫长。
从1964开始,石少华想尽了一切办法,从部队打听,从当初的摄影记者打听,从曾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学员中打听,打听了十几年,仍然一无所获。直到1976年9月,毛泽东去世了,石少华也没能打听出第二个小八路的下落。
听到毛主席去世的消息,石少华泪流满面:毛主席!我多么想找到两位小八路,把他们带到您面前,给您一个惊喜,让他们再次聆听您的教诲!可惜,我没能完成这个任务……
尽管毛泽东去世了,但石少华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另一个小八路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付出终于收到了回报。
1986年4月,石少华得到消息,有人告诉他,他苦苦寻找的那位矮个子小八路有下落了。
石少华听了大喜过望,可转念又有些担心。这些年来,没少有人告诉自己找到了矮个子小八路的下落,已经有很多个“小八路”来认照片,可经过核实,对方都不是他找的那个小八路,因为他们回忆的场景,跟自己掌握的很不一致,这一次或许又会让他失望。
不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石少华还是来到了辽宁丹东,找到一个叫刘长贵的老八路。
辽宁丹东,锦江宾馆,两位老人相见了。
见面之后,刘长贵讲起了自己的革命经历,他说自己在1945年随抗大转战到了东北,成了东北野战军的一名战士,参加了解放东北的很多战斗,还有三大战役之一的辽沈战役,全国解放之后,他还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抗美援朝,流过不少血,负过多次伤。
1955年,全国部队整编精简人员,当时的刘长贵已经是营级干部,转业到辽宁省海城市交通局当科长,后来调到海城丝绸厂担任监察委员、设备动力科长、基建科长等职,前两年刚刚退休。
石少华打量着刘长贵,产生了疑惑:时间已经过去46年,当初的小八路应该也是年过花甲的老人,眼前的这个老八路,会是当初那个小八路吗?
刘长贵看出了石少华的疑惑,他对石少华说,自己的一名战友曾在军事博物馆看到《毛泽东和两个小八路》的照片,复制了一份交给自己,自己十分珍视,还精心制作了相框,把照片悬挂在自家客厅正中央的墙上,而且他也很想知道是谁拍摄了这幅照片,见一见作者。
可有这幅照片,并不代表刘长贵就是照片中的人物,毕竟《毛泽东和两个小八路》的照片后来公开发布后,很多人都知道这幅照片,自己冲洗一张不是什么难事。
石少华问刘长贵说,“我当时在抗大负责摄影,你还记得我吗?”
刘长贵想了想,回答说:“我当时只顾得和毛主席说话,记不清了,只记得拍摄照片的人个子高高的,有高高的鼻梁,旁边还站着几个拿着照相机的外国人。”
对了!对了!石少华激动不已,他心里说:是他,一定是他!当时,有几个苏联记者来抗大参加活动,那天早上和我一起在校门口,知道这个细节的,肯定是在现场的人!
刘长贵仔细端详着石少华,过了一会说:“嗯,应该就是你。我想起来了,你年轻时就是这个样子,现在没怎么变,就是我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所以一直没有找到你。”
石少华这下终于确定了刘长贵的身份,兴奋地说:“你这个小八路,让我找得好苦呀!”
刘长贵不好意思地笑了,“当年我这个穷小子还不知道什么叫照相机呢!”
石少华也笑了,又问:“你还记得,当时毛主席和你们说了什么吗?”
刘长贵的眼睛忽然亮了起来,“当然记得,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老人骄傲地讲起了那天的经历。

1942年,河北白洋淀,白洋淀上的猎人,石少华摄
“那天是咱们抗大建校三周年庆祝活动,我和安定保听说毛主席要来抗大,就想见见他老人家。我们一大早就在校门口的延河边沙滩上等着,毛主席的汽车来了以后,我俩不知从哪来的一股勇气冲了过去,跑到离毛主席只有四五米的距离,站在那里盯着毛主席看。”
这是我们第一次近距离看毛主席,他身材很高大很提拔,我们没想和毛主席说话,但是毛主席看见我们,微笑着停下脚步,走了过来,他俯下身子,和蔼地问我们:“小同志,你们多大了?”
我赶紧回答:“报告毛主席!我十四,他十五。”
毛主席笑着问:“你们这么小,为什么参加革命啊?”
我和安定保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回答:“打日本鬼子,解放全中国!”
听到我们的豪言壮语,毛主席笑了,他点了点头,又问:“你们跑来看我,知道我是谁吗?”
“知道,您是毛主席!”抗大就有毛主席的挂像,我能不认识毛主席吗?
可毛主席却对我们说:“不对!我不叫毛主席,我叫毛泽东。
我俩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毛主席又问:“你们读过书没有?”
我和安定保家里穷,哪里上过学,只好摇摇头,说没有。
这个时候,毛主席伸出左手,用右手的食指做笔,在左手的掌心里一笔一画地把“毛泽东”三个字写了一遍,一边写,一边对我们说,“毛”字怎么写,“泽”字怎么写,“东”字怎么写,我们听得特别认真,牢牢记住了这三个字的写法。
写完之后,毛主席问我们:“怎么样?你们记住了吗?”
“记住了!”我和安定保响亮地回答。
毛主席赞赏地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要好好学习,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全国解放后,以后工作有的是你们做的。
说完,毛主席就离开了,我和安定保甚至不敢相信,毛主席刚刚和我们说了一会话,还教给我们写他的名字,“你拍的那张照片,就是毛主席在教我们写字呢!”
听完刘长贵的回忆,石少华如释重负,他终于解开了困扰自己46年的谜团,也是困扰了很多中国人民的谜团,多亏刘长贵老人还健在,多亏他对当年的事情还记忆犹新。不然的话,这幅经典照片背后的故事,就只能成为一个永久的谜团了。
石少华感慨地说:“我一直想找到当初和毛主席交谈的两个小八路,带他们再见见毛主席。感谢你,了解了我的一个心愿。可惜,毛主席他老人家再也见不到你了。”
刘长贵神色有些黯然,但随即又激动起来,眼睛里闪动着泪花,满怀深情地说:“应该感谢的人是我,你拍摄的这张照片成了我的传家宝。我一看见它,就想起延安,想起毛主席,想起火热的革命生活,毛主席一直活在我的心里。
听了刘长贵的话,石少华激动地告诉刘长贵:“你知道吗?毛主席生前讲过,他最喜欢我给他拍的两幅照片,一幅就是毛泽东和小八路在一起,一幅就是毛主席和陕北农民谈话。
“是吗?那太好了!我更应该好好感谢你!”
两位阔别46年的老人,欢声笑语,喜庆相逢,一起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幅珍贵的照片,一个难解的谜团,经过46年的漫长时间,终于揭开了它的谜底。这张照片《毛泽东和两个小八路》为什么会成为永恒的经典,令人印象深刻,倍加感动?因为定格在镜头中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平易近人、与八路军小战士亲密无间的动人形象。
正因为我们党、我们国家和我们中华民族有了毛主席这样的伟大领袖,有了毛主席和普通战士、人民群众的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我们才能汇聚起无坚不摧的伟大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击败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成就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事业!
谨以此文献给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所有光荣的革命战士,这盛世如你所愿!
信息来源:老兵读史
中闳采编:书怀